金瑾:御窑金砖的制作技艺体现工匠精神
新华网南京6月28日电(戚轩瑜/文 席航飞/图)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恢复古法制作金砖的过程中,苏州御窑砖瓦厂第六代传人金瑾体会到,这种以反复和精细为特点的工艺,是陆慕窑民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是苏工苏作的精、气、神所在。
为了用古法原汁原味地重制金砖,她与父亲耗时7年,翻阅有关古法金砖制作技艺的典籍与史书。据史料记载,中国的砖瓦烧制技术,到宋代已经相当成熟了,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有普通制砖的记载。明清御窑金砖,就其质地看,其实是一种高级精致的青砖,基本工序与普通青砖大致相同。
据金瑾介绍,在明代,金砖就被称作细料方砖,它要经过8个流程,29道工序,其制坯程序之细,烧造技艺之精,用工费力之多,生产周期之长,标准要求之高,加上成品率之低,使得这种看似与普通青砖无异的细料方砖,工艺精细相当悬殊。
“这种差异让人吃惊,却也正是御窑金砖的工艺价值所在。”金瑾肯定道。
金瑾表示,御窑金砖制作技艺的最大特点就是精细、反复。“我们金砖的整个制作过程应该是最能体现现在比较提倡的‘工匠精神’的。做砖还是要凭自己的责任心,因为你根本就看不到断面里的情况,金砖的美是含藏在内的,只看外表很难发现它震撼人心的那一面。”金瑾感慨道。
为了制作成功一块金砖,金瑾需要揉的泥团要有二三十块。“很可能我好多天一直在重复做这个看似比较简单的、机械的事情,所以很多想做学徒的人可能会耐不住寂寞。”金瑾认为,制作金砖最大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