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未成年人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比如说遭受了网络暴力,或者是网络上的性侵害,抑或落入其他网络陷阱时,需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求助,及时报警,保留相关的证据。比如及时保存网络聊天的记录,这对于后续司法机关破案是很关键的。因此,一旦陌生网友要求删除聊天记录并且提供截屏给对方的时候,未成年人就需要警觉了,这里面可能会存在陷阱。
随着网络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未成年人因为涉世未深,判断能力较弱,可能会做出一些超越个人行为能力的行为,比如直播打赏、购买游戏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已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如果实施了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以及判断力不相符的行为,比如网络打赏或购买超过其支付能力的游戏币等,未成年人的家长或监护人可以要求游戏运营商和网络经营者退还。一旦发现孩子有这类的行为,家长要及时保留证据,与游戏运营商进行交涉;如果交涉未果的话,要及时报警,保留证据或者诉讼到法院。
平时家长要对孩子上网给予及时关注,不能将支付账号和密码等告诉孩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