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级老年病医院到临危受命,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常州七院)自3月18日成为“黄码”医院以来,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人员、密接次密接人员、封控管控区人员、健康码异常人员(红黄码)提供医疗保障。在“黄码”医院运行期间,救治患者病情多样复杂,时刻考验一家医院的综合救治水平和能力。
多年来,常州七院以高水平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医疗技术,提升急危重症疑难病例的综合救治能力,强化内涵建设。2018年9月,医院增名“常州市老年病医院”;2019年5月,医院成功创成三级老年病医院;2020年9月,医院成为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老年病医院;2021年5月,医院成立苏州大学常州老年病研究所,创建成为国家级“老年友善医院”和“老年友善服务规范”示范单位。通过多年建设,常州七院极大地增强了为群众健康服务的能力,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很好地承担了市“黄码”医院综合救治任务,为特殊人群患者健康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综合救治能力,是守卫生命的有力保证
常州七院是常州东部地区唯一一家市级公立医院,专科设置齐全,设有40多个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综合救治能力完备。近年来,医院坚持“错位发展,差别化竞争”的发展战略,努力抓住发展机遇,在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
医院配置1.5T核磁共振仪、多排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高端彩色多普勒、电子胃肠镜、关节镜、超高清腹腔镜、全自动生化仪等先进医疗设备,设备齐全,可以满足各类检查及诊疗需求。
近年来,医院围绕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内镜中心、微创中心,大力加强五大中心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3月31日夜间,在“黄码”医院常州七院,上演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时速”,医院紧急部署救治,启动应急预案,为患者开辟了一条生命绿色通道。一货车司机从中高风险地区返程途经常州段时发生车祸,120紧急救援送至常州七院。考虑该患者经历车祸时间较短,其潜在的内脏破裂、出血骨折等情况的严重程度会被患者的症状所掩盖,加上患者从中高风险地区前来,24小时核酸检测报告未出,医院立即启动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抢救应急预案。CT检查显示,患者后腹膜、盆腔大量出血,腹腔积液,骨盆多发性粉碎性骨折,接近休克状态,情况较为危急。医院一方面组织门急诊人员迅速开展救治稳定病情,另一方面医院将专家团队接至医院准备手术治疗。经过急诊、胸心外科、骨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联合救治,患者生命体征终于恢复平稳,而送抵医院到抢救成功,整个过程不到3个小时。
“黄码”医院成立以来,医院接诊了几十位化疗患者,为了方便化疗,患者多数有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或植入输液港,而植入这些管道后,需要定期维护保证输液畅通,减轻植入后的副作用,但管道维护对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且需要专业资质,早在2016年,医院便派专科护士进修学习,开展管道维护和输液服务。在“黄码”医院中,是全市唯一一家能独立开展该项目的医院,疫情期间,有力的保障了化疗患者的输液安全。
4月3日15点,医院接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指令,一名封控区内35岁男性患者突发急性胸痛背痛约1小时,高度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120急救车即将接送患者来院抢救治疗。心内科主任罗显元迅速赶至医院参加患者诊治工作,经过急诊心电图检查后诊断患者为主动脉夹层,当即他便下达医嘱,对患者给予艾司洛尔、硝普钠、吗啡等药物对症治疗。在影像科的配合下,罗显元再次抓紧时间对患者进行增强CT检查,最终证实患者所患疾病为严重的A型主动脉夹层。该病死亡率极高,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他迅速将病情汇报医院,医院联系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非常重视该情况,立即对接江苏省卫健委,省卫健委指定江苏省人民医院为该患者的收治医院。当日下午,市卫健委就派出了120救护车将患者转运至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由于处置及时,为患者的下一步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管理体系,是守卫生命的组织保障
在这次疫情防控以及“黄码”医院救治工作的实战中,一个多月以来,全院党员干部团结一心,服从指挥,顾全大局,勇挑重担,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医务人员主动请战赴“疫”线,尽职尽责;后勤保障部门连夜调配物资,保障供应……全院党员干部日夜坚守在各个条线的各个岗位上,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医疗救治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医院共选派123人外出支援省内外核酸检测,600余人参与闭环管理,为常州市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七院人的智慧和力量,展现了新时代七院人良好的精神风貌。
医院以“深、实、细、准”为原则,做到“人到岗、岗定责”,紧急制定9000余字、近50条细则的《“黄码”定点医院管理工作方案》,为黄码医院运行建章立制,加强全院各级人员防控意识,提高全员疫情处置能力。
3月18日下午,第一批血液透析患者顺利上机透析。3月19日凌晨,年轻的马尾综合征患者得到及时救治。3月21日凌晨,紧急为16个月大的小宝宝成功实施嵌顿疝手术。3月22日上午,一对龙凤胎宝宝在这里顺利诞生!3月31日夜间,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成功抢救高速路上车祸患者……全院上下团结一心、并肩作战,凝聚合力,织密防护网,为护佑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强堡垒。在“黄码”医院医疗救治工作中,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闻令而动,迎难而上,用过硬的技术践行救死扶伤的初心和使命,全身心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后勤保障人员始终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采购各类防护物资、做好物资卸货搬运、保障患者和闭环人员的用餐需求、医务人员每日往返医院的车辆安排,特别是夜间急诊的临时车辆调度,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协调安排好。
“黄码”医院里,因院感防控要求,工作中不能携带自己的手机,医院利用原“消防广播系统”提供紧急呼叫服务,并紧急采购智能手机分发到各点位,从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收费处到病房、行政后勤,30余个点位专机专用,OA系统公布各点位联系方式,内部通讯系统由此建立。在此基础上,医院建立了120救治群、“黄码”医院协调群、“黄码”医院医师工作群等联系群,与市卫健委、120、社区保持即时通讯,畅通沟通渠道,提高协作效率。医务科根据医务人员轮替情况每日发布医疗排班表,定岗到人,在保障患者诊疗和医务人员作息同时,可迅速应对突发事件。
根据后续运行情况,医院又相继制定完成《外院专家、外来工作人员(维保人员)进入隔离病区流程》《医疗总值班岗位职责》《患者分诊流程》等制度。以《患者就诊流程》为例,患者根据其风险等级、病情轻重缓急、有无新冠肺炎十大症状等,都有明确细致的分诊流程,预检分诊处只需对表按图索骥,即可快速实现不同就诊患者的精准分诊,让其得到及时救治的同时,也降低了院感风险。
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具有综合救治能力的“黄码”医院,常州七院有力地保障了特殊人群患者的生命健康。在这背后,是常州七院全院七百余名职工形成合力,不断拼搏奋斗,不断技术积累,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创建医疗技术水平更高、服务质量更优的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目标迈进。(常卫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