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新高地,通江通海通州湾。6月20日上午,由长江航务管理局、江苏海事局指导,中国水运报社、南通海事局主办的“我们一起去看海”媒体调研行活动在江苏南通通州湾启动。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二级巡视员李占川、江苏海事局二级巡视员郑跃峰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启东市委常委、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裕兵致欢迎辞。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2020年6月,通州湾新出海口正式开工建设,经过3年发展,这里正成为一片黄金海岸。

  李占川表示,相比于铁路、公路、民航、快递等交通方式和服务载体,水运尤其是海运、港口还有待于社会大众进一步感知、了解、支持。希望通过此次调研采访活动,进一步把中国人的目光引向大海,进一步让社会大众对交通航运事业有更直观的体会。他提出,一是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这次调研采访作为讲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故事的生动实践,作为大兴调查研究的生动实践,作为媒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切实提升“四力”的生动实践;二是要坚持守正创新和数字化赋能,遵循媒体传播规律,灵活运用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宣传报道;三是要特别注重讲好航运人物故事,希望媒体记者们深入一线,在各单位的大力配合下,寻找、宣传、培树更多笑傲沧海、勇立潮头的交通英雄、时代楷模,充分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的风采。

  

  郑跃峰表示,在江苏南通沿海,正徐徐展开高质量发展的三幅盛大图景:第一幅是国家战略高度集聚的坐标图景,第二幅是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火热图景,第三幅是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实践图景。江苏海事将深入落实交通运输部和长江航务管理局工作部署,助力打造“平安海港”,共同将通州湾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安全绿色、港航协调的现代化综合性海港;助力打造“智慧海港”,打造海上交通一体化组织指挥体系,实现船舶“大进大出、快进快出、好进好出”;助力打造“高效海港”,对南通沿海重点项目提供全过程、全周期、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希望各位媒体充分发挥好本次全媒体调研行作用,用好全媒体平台的各种传播形式,找寻江苏南通“东方大港、向海图强、蓝色梦想”背后的丰富内涵,一起为江苏新出海口的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王裕兵介绍,“铁路进港区、内河到码头、港口通大洋”的高效港口集疏运体系和大量优良的港口岸线土地资源,让吕四港成为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重要选择。吕四港抢抓机遇、放大优势,咬定千亿级临港产业基地的目标,结合自身的临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港口物流贸易等产业基础,把握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集群化布局培育多个百亿产业,积极推进产业链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方向延伸,加速推动物流港向产业港、贸易港升级转变,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与创新力的临港产业集群,努力打造长三角地区重大产业转移升级落户的重要载体、沿海开发的关键节点。

  大港崛起,渐露峥嵘。站在国家战略的新风口,南通正以“大通州湾”为前沿阵地和动力引擎,全力打造向海而兴的高质量发展链条,已逐步建成集新兴商贸、绿色能源、传统渔业、海工制造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港。据悉,南通海事局在全国率先推行“海事指挥+港航调度”一体化运行模式,优质服务“大通州湾”建设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安全和经济效益。2022年,沿海货物吞吐量同比上涨39.9%,保障千亿级重大项目中天钢铁等23个重点工程建设,助力南通完成国家“十三五”期间风电建设规划任务,沿海保持“零事故、零伤亡、零污染”。

  另外,中国水运报社总编辑张正柱表示,作为交通运输部主管的国家级新闻媒体,要发挥新闻媒体在“大兴调查研究”中的关键作用,是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这也是报社组织开展本次“我们一起去看海”媒体调研行的初衷。本次调研行邀请了新华社、人民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新社、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南通日报、南通市广播电视台、中国水运报、中国港口、中国航务周刊等中央、地方和行业媒体,组成调研采访团,将深入通州湾吕四作业区“2+2”集装箱码头、通州湾“两中心”(交通管理中心、港航调度中心)、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启东中远海工基地、风电展览馆等地采访,看沧桑巨变、看奋斗之姿、看壮阔蓝图、看美好未来,一起讲好通州湾新出口高质量发展故事,为落实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营造良好氛围。(陈珺 曾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