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下午,南通市崇川区通明花苑社区的一处角落引起了不少居民驻足观望。鲜艳的横幅标语“废旧手机回收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明亮热忱的眼眸、灿烂微笑的嘴角和充满活力的青绿衣衫,为夏日午后增添了一道别样清凉的“风景线”。
“团队希望通过环保科普宣传,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废旧手机的价值和危害,愿意将废旧手机交给正规企业进行回收。本次活动我们专门邀请了爱回收工作人员,现场提供相关操作技能、回收价格等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期待居民把家中的废旧手机拿出来‘变废为宝’‘焕发新生’。” 南通大学“物尽其用”团队成员吉江慧说。
为积极响应全国第33个节能宣传周“节能降碳、你我同行”的号召,南通大学“物尽其用”团队赴南通市爱回收三家线下门店、南大街二手手机回收市场进行蹲点和走访观察,同时到崇川区天虹公寓、通明花苑小区开展入户调研和宣传,联合正规回收商和当地媒体举办了两场废旧手机回收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
多场景沉浸式调研,深入了解回收流程和现状
节能宣传周前的7月3日至7日,八名团队成员通过两两组队模式,开启了一段以“员工”和“顾客”身份探索手机市场的回收状况和现状的“走访之旅”。
在近距离观察爱回收多名店员的工作过程中,团队发现二手手机回收的群体大多为中青年人,大多数人对手机的隐私和价格比较关注。团队成员以顾客身份在和回收店主沟通交流中得知,回收价格受到手机型号、磨损程度、维修次数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回收的手机而言,恢复隐私数据信息的经济和违法成本很高。
图为团队成员以顾客身份在二手手机回收市场询问店主相关事宜
团队不仅对手机“销售商、回收商”进行了观察访谈,还从了解“家庭成员回收意愿”角度出发,于7月9日至11日深入天虹公寓、通明花苑小区,开展了入户调研。
以科普之力搭建多主体参与平台,助推无废家庭建设
通过前期深入扎实的入户调研,团队提出了“环保科普社团+正规回收商+社区+媒体”的旧机回收模式,以科普志愿者身份积极联系爱回收、社区工作人员和当地媒体,于7月12日下午赴南川园社区开展了“废旧手机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
活动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参与,他们纷纷向团队询问废旧手机的危害与旧手机回收的价值,并在参与绿色回收、建设无废家庭的环保行动承诺书上签名。
团队指导老师刘翠霞说道,“这是一次以高校社团为核心发起的多方力量合作回收试验。希望本次活动的开展,能积极引导更多人把‘无废理念’融入工作生活的点滴,夯实‘无废细胞’建设。通过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带动一个城市,从而营造全社会厚植‘环保情怀’的良好氛围。”
为了让每户家庭就“无废生活”达成代际共识,团队邀请了社区15组家庭,于7月14日上午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游戏,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看得见、听得懂、摸得着”的生态环保科普课,在寓教于乐中培养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让废旧手机变废为宝的观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参与科普活动的部分家庭、社区工作人员与团队成员的合影
“物尽其用”团队立足废旧手机回收问题,以青春之力,诠释着“尽己所能、服务群众”的青春誓言,深入开展“无废家庭”系列宣传活动,让“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努力提高废旧手机回收率,积极推进“无废社区”建设,努力打造“无废城市”,以涓涓细流,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夏禹轩 刘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