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采购、买药就医、体艺活动……如今,“出门不用走多远就能办妥很多事”已逐渐成为淮安市清江浦区市民们的生活常态,各个社区的商业消费业态丰富、公共服务不断补齐短板,“15分钟便民生活圈”多“圈”开花,既满足了社区居民消费需求,提升了烟火气,也给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
完善配套,社区服务不断升级
一大早,家住水渡口街道水渡新村小区的蔡女士走出家门,步行几分钟就来到了小区对面的生鲜市场,采购齐当天所需的菜和生活用品,回家的路上拿到了昨天送洗的衣物,在小区门口的快递柜取走了刚刚送达的快递。蔡女士说:“这些店有品质有保障,可太方便了。”居民家门口种类齐全的店铺不仅满足居民们的购物、消费需求,家电维修、社区药房、快递服务等“迈步即到”,生活感、体验感持续提升。
去年3月,省商务厅发布《关于开展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和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要针对居民需求,合理配置网点,推动设施配套化、服务多元化”等要求,清江浦区聚焦现代生活方式,政策引导70多家便利店、50多家社区药房以及60多个快递综合服务站入驻居民小区周边,标准化改造提升19个生鲜农贸市场,不断丰富居民小区“15分钟步行半径”范围内的综合服务场景。
不仅日常生活方便,家门口的医疗保障也体贴温暖。位于清江浦区爱民路上的市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邻北京新村、繁荣新村、七九大院等数个居民小区。该中心医疗组组长郭维刚介绍,这里测血压、血糖等方便快捷,还有动态心电图、彩超等检查设备,也可链接各大医院的医疗资源,配有家庭医生团队随时上门出诊,真正让居民的身体健康在家门口得到守护。目前,清江浦区已建成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组建97个家庭医生团队,将健康服务融入“15分钟便民生活圈”。
丰富业态,居民生活更有“质感”
在府前街道淮海西村小区北侧的一家裁缝铺内,缝纫机传出轻快的“嗒嗒嗒”声,店铺四周挂满了居民送来修改的衣物。店主包敏介绍,来这里的大多是附近“回头客”居民,在为大家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凭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家人。据了解,包敏的店铺原先只是两三平方米的小摊点,伴随城市更新,一度找不到合适的经营点,在街道的协助下才搬到了现今的店面。
修拉链、换纽扣、配钥匙……不起眼的“小修小补”,却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刚需”。府前街道工农社区负责人介绍,社区地处城市繁华地段,在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过程中,充分发掘利用商业、公共设施的“边角”空间,并通过协助设置便民摊点、协调门面租金等方式,有序推进修鞋、改衣、修自行车等“小修小补”业态回归群众生活,进一步增添城市人情味、增加生活烟火气。
有“人情味”的生活服务,“15分钟便民生活圈”里也有“诗和远方”。一到傍晚,淮印时光文创园就开始热闹起来,除了享受各类茶饮美食、文化展演、亲子活动,还有不少附近的居民喜欢造访这里的文创店铺。町缦手作店长刘晓梅说:“手作过程互动体验感很强,既可以感受跨界文创,也可以增进朋友、邻里情谊,已成为不少居民度过休闲时光的首选方式。”
信达名府小区南侧的泊堓空间翔宇书房,可以“自助式”借书、还书且24小时开放,3000余册藏书满足了各类阅读需求。目前,清江浦区已在居民小区、文化场馆等周边建成29家24小时翔宇书房,附近居民不仅可以随时阅读“充电”,还可以参加定期开展的各类文化、阅读活动,依托城市书房、文化馆、社区文体站等场所,2022年清江浦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400余场,公益影院播放电影1700余场。
服务创新,“暖新”赋能“掌上便民”
“在手机上挑选菜品、下单购买,下班到家的时候准时送到,既优惠又方便。”家住清江街道荷花池小区的杨先生感慨。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自己逛街买菜,送菜上门的服务极大方便了他的日常生活。
在“大润发淘鲜达”华信Mall站点,不同种类的蔬果、生鲜、日用品等被整齐摆放在各个分区中,负责分拣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根据订单信息拣货、分装,从客户下单、分拣打包、骑手配送、订单送达,整个流程最快20分钟就可完成。大润发Super店店长朱瑞介绍,“淘鲜达”配送已覆盖了全区范围,在各个站点5公里范围内可实现1小时内送货到家。
随着各类商超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发展,即时配送服务不断“提速”,社区居民不出家门就可以通过手机“采购”各类商品已成为当下流行的方式。目前,清江浦区的外卖骑手约有7000人,为提高即时配送服务能力,清江浦区出台《惠“骑”十条》助力外卖骑手群体发展,且整合街道、社区睦邻服务驿站等阵地资源,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续水、充电、阅读、停车等“暖心服务”,在“六一”国际儿童节、端午节等节日为他们及家人送去“暖心礼包”,并在外卖骑手站点成立6个党支部,加强培训教育、健全维权机制,增强外卖骑手群体的归属感,全面提升外卖骑手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生活与品质消费需求。
从居家生活、日常消费,到健康服务、体艺文化,一个个迈步可达的“便民生活圈”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去年8月,市商务、发改等12部门联合印发《淮安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清江浦区的沈阳路社区、工农社区、车站社区、北门社区入选全市首批试点名单,为全市最多,切实将社区打造成服务保障民生、推动便利消费、扩大就业的重要载体。(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