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心沙农场有限公司连续第二次获得南通市海门区污染防治攻坚考核“先进单位”称号,海门区政府书面同意接收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资产及维护管理职能。这标志着江心沙在环境治理、生态环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标志着农场社会事业管理属地化与垦地融合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8年江心沙农场与海门区通力合作,成为全省农垦系统18家农场中唯一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殊荣的单位,并被作为全国农垦改革典型,上报国家深改组。近年来,江心沙农场以紧紧围绕“垦地融合”这一改革“后半篇文章”,以建设“垦地有声”党建共建品牌为抓手,加快垦地一体化融合发展步伐,加强垦地沟通协作,携手推进项目落地实施,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结对共建,赋能发展强活力。联合海门融媒体,深入探索“深耕村居企,携手建新功”企媒共建机制,在党建融合、直播推广、人才梯队培养、农业科普基地打造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深度合作和沟通联系。机关党支部与长江口集团机关党支部、江海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 携手共建促发展”联学共建主题党日活动,探索“党建搭台、文化助力、经济唱戏”新模式,在电力安装、码头物流、标准工业园、公租房等项目上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农发分公司党支部发挥农业种植技术优势,与共建村文俊村常态化开展“送农技进村入户入田”主题党日活动,助力乡村振兴。西沙居委会党支部与海门区委网信办向上新媒体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以“互联网+党建+助力乡村振兴”网络公益助农直播,联手破解职工居民农副产品滞销难题。多元化党建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共学先进经验、共促生产管理、共克业务难题、共勉作风建设,实现党建与业务,企业转型与地方发展“双融合”。

  齐抓共管,改善民生增福祉。将办社会职能所需开支纳入地方政府公共财政并统一管理,积极争取失地人员生活补贴、配套五险费用、超比例医疗保险费用及社区运行管理费用等,让江心沙职工居民享受均等公共社会服务。社区管委会入选海门区安委办会员单位,联合住建、商务、市监、消防救援大队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农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工作,协力构建社区治理大安全格局。开发区承担70%整治费用,与江心沙共同治理场域新江海河、立新河、南匡河三条入江河流,投资200万元完成杭州路危桥改造工程,极大方便职工群众安全通行。海门区水利局将立新河水环境整治工程纳入地方整体规划实施,节约小城镇改造提升资金4500余万元,提前完成立新河生态护岸工程,打造场域水系生态景观长廊。加强与海门区卫健委沟通,争取江心沙农场医院改造资金500万元,进一步提升农场医院软硬件水平,改善职工居民就医质量。

  水乳交融,协同发展迈新阶。农场公司参股海门政府重点支持的综合垃圾处置中心项目,蓄积产业发展新动能,今年以来,处置完成海门全区各类垃圾5万余吨,持续“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织密农业社会化服务网,发挥城郊型农场多元价值,研学观光、农副产品订单配送、农资销售等服务触角延伸至周边区镇农村,江心沙“两青一瓜”“皓明”大米等特色农产品成为地方市民消费首选。充分发挥好农业国家队作用,以全托管模式参与地方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土地提质增效,至今已形成“本部技术孵化+崇川外拓基地集成示范+海门全托管基地辐射带动”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生产基地拓展达32000余亩,影响力和口碑显著提升。常州金坛地方政府主动对接,实地考察寻求合作,双方就“陌上花开”农业项目规划布局、合作模式等达成共识,项目年内即可落地实施。“1个本部+N个基地”农业战略布局向纵深推进,种植规模“再造两个江心沙”目标指日可待。(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