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看病,以后不用拎着大大的影像报片跑来跑去了。记者了解到,自2022年南京市浦口区中医药云影像平台启用以来,影像报告,手机就能轻松查,跨院就诊,不再重复做检查。用电子胶片取代传统物理胶片,厚厚一叠影像报告可以放在“云”里,方便了患者。更为重要的是,电子胶片的清晰度更高,原始胶片素材更为丰富,医生诊断时,看着更为清晰和方便。
影像资料云储存,随时可查阅
“年龄大了就怕跑、折腾,现在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查看报告,真的是太方便了,而且是可以永久性查阅,真的是太好了!”患者王阿姨说。
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的云影像平台的开放以来,极大方便了患者就医,特别是跨院就诊。安徽省张女士,今年5月份在中医院初步诊断为“宫颈癌”,到了省肿瘤医院诊室内,她才发现,在中医院做的检查片子,没有随身携带。接诊的妇瘤科主任照样可以通过云影像查阅她的CT片子。
医生读片看得更清楚了
“家里如果有片子,其实很不容易保存,时间一长,片子就因为温度湿度的原因,有的会粘黏在一起。”放射科李永霞主任说,物理胶片,既不利保存,也不利携带,而且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电子胶片完全可以取代物理胶片。
一次高清晰度的肺结节CT检查,往往有100-200张原始片子素材。基于成本、方便存储等方面考虑,过去医院通常只挑出重点部位,用胶片打印出来,给患者带回家。
仅几张胶片,有时并不能反映出病灶的全貌,影响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现在,在云平台上,一个病人的影像数据大约1-2G,成像质量非常高,并且随着时间,素材质量并不会下降。不仅如此,CT片子等可以可以放大、缩小,医生一次可以读取几百张片子,对疾病的全貌会更加清楚。
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路
“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路。” 医院信息科主任汪凡说,影像平台为患者提供便利的云影像服务,避免跨院就诊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逐步以电子胶片取代传统物理胶片,让患者省去了保存和携带物理胶片的麻烦。
影像资料上“云”,不仅仅是省事省钱。李永霞主任介绍,海量影像数据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它不仅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流行病学研究,找出某些疾病的发病规律;还可以进行AI辅助诊断,提高疾病诊断的精准率和提高大规模疾病筛查的效率。让个人的健康资料随身携带已经不是梦。(浦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