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上午,镇江市政府举办“坚决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镇江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镇江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专场新闻发布会。展现镇江上半年发展成果,坚定信心,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扎实推进下半年工作部署。
镇江市发改委二级调研员吕仁卿介绍,今年镇江狠抓项目建设,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聚焦“四群八链”主导产业,精准化实施产业链招商,通过以商引商、中介招商、驻点招商、基金招商,确保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250个、总投资不少于1500亿元。同时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上下功夫,努力做好转型升级、链式发展文章,努力扩大内需,全力释放多元需求以“金山消费节”为主线,围绕电商直播、餐饮美食、家电家居等重点领域开展消费促进活动,举办2023金山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长江国际音乐节等特色活动,有效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镇江市工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峰华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工业和信息化战线强化务实举措,聚力攻坚克难,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等重点指标增速高于省均,排名实现进位。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应税销售287.1亿元,同比增长32.8%,新能源汽车、光伏行业同比分别增长90.4%、42.7%。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应税销售287.1亿元,同比增长32.8%,新能源汽车、光伏行业同比分别增长90.4%、42.7%。全市组织实施“智改数转”项目283个。成功创建4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17家企业入围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培育对象,“中节能光伏云工业互联网集成平台”入围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
镇江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卞茜介绍,上半年,镇江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5.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1.4、0.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向好、质效提升、好于预期”的特征。其中,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夏粮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增幅位次较一季度进6位。工业经济提速回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增幅位次较一季度进5位。列统的36个行业大类中20个增加值实现正增长;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专业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呈现两位数较快增长。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3%。科技服务业、商务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营收保持两位数平稳较快增长。产业项目投资加快。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7%,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2.7%。新增入库列统项目个数同比增长12.9%。消费市场持续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0%,增幅位次较一季度进3位。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0%、13.3%,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24.9%、20.0%。消费新业态强劲增长,全市限上批零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167.8%。新兴动能引领发展。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8%,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7%,规上服务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同比增长13.0%。
镇江市商务局四级调研员章存保介绍,今年以来,全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推动消费提质扩容,不断创造新场景、发展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消费潜力加速释放,火热的消费景象正在回归。上半年,镇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8.6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列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增幅2个百分点。下半年,镇江市商务局将以“金山消费节”为主线,着重从聚焦大宗商品消费、紧盯促销“黄金节点”、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三方面发力,激发市场活力。
丹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培博介绍,丹阳坚持稳字当头,紧扣“镇江一流、全省进位”目标要求,干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企稳向好、持续恢复的良好态势。以实体经济为重,深入实施“项目攻坚突破年”行动;加快项目建设,推动转型升级,重点支持产业创新发展、企业“智改数转”、企业提升质效、产业绿色发展、产业融合化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六大方面;着力做强主导产业,深化“两业融合”,持续优化金融生态,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落实暖企惠企政策。上半年,丹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24亿元,两年平均增长8.11%;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34.04亿元,两年平均增长6.1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6亿元,同比增长6.6%;制造业投资79.6亿元,同比增长18.5%;规上工业总产值868.05亿元,同比增长6.8%,实际利用外资1.29亿美元,指标增幅均列镇江前列。
镇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荣海介绍,今年以来,镇江新区抓招商、促投资、强服务。以“项目攻坚突破年”为契机,持续深入打好项目招引攻坚战;建立产业项目全周期成长档案,将新签约、新审批、新开工、新竣工、新达效的“五新”作为反映项目建设推进的成效,推动项目快建设、早投产、快达效;持续围绕“放管服”改革主线,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9.21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83亿元,工业、服务业、房地产、投资、招引等指标增速在全市保持领先,“四量”综合评价全市第二,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