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示农业丰收成果和农业新业态,扩大“高邮大虾”影响力,提升“高邮大虾”美誉度,8月18日上午,2023农商行杯第二届“高邮大虾”节开幕。开幕式上,高邮获授“中国生态大虾之都”称号,高邮大虾品牌共创、产供销等合作正式签约。
据悉,本届“高邮大虾”节活动由中共高邮市委、高邮市人民政府主办。系列活动还包括“高邮大虾”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高邮大虾”旅游美食节、乡村振兴摄影大赛、“高邮大虾”精深加工招商引资和“高邮大虾”杯村BA比赛等8个专题活动。
江苏渔业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渔业作为江苏省重要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是全省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全省水产养殖面积、水产品产量、渔业产值均居全国前列,其中“虾蟹经济”作为江苏渔业最靓丽的名片,产值超千亿元。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玉华表示,希望高邮借助举办“高邮大虾”节的契机,继续发扬奋力拼搏精神,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大力探索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促进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从以前的“多养虾”转变为“养大虾”“养好虾”,在“高邮大虾”可持续健康发展上迈上更高的台阶。
高邮自古便是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绿意盎然、水系发达、物产丰隆,高邮大虾便是其中翘楚。据了解,“高邮大虾”自1992年引进高邮以来已有30多年养殖史,截至2022年底全市养殖面积近9万亩,约占全国的1/5,全省的3/5。主要分布在龙虬、三垛、甘垛和卸甲等10个乡镇,年产高邮大虾约3.4万吨,亩平纯效益3000元上,产业总产值近40亿元,是该市的富民产业。
目前,高邮市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条,全市有高邮大虾保种繁育企业19家,其中国家级良种场1家、省级良种繁育场4家、市级良种繁育场2家;虾业经纪人600余人,捕捞工1万余人,剥虾工1万余人,高邮大虾运输活水车500余辆;有批发市场2家,饲料生产企业15家,水产品加工企业30余家,药品、肥料生产企业20余家,饲料、药物等虾需物资销售点140余个,合作社近100家;拥有“戚伍”“龙虬庄”“少游”“元鑫”“神鹭”“高邮大虾”品牌和“龙虬罗氏沼虾”农产品地理标志。当前,高邮着力打造以生态养殖、绿色发展为特色“高邮大虾”区域公共品牌,通过举办“高邮大虾”美食节等系列活动,夯实乡村振兴之基,谋划乡村振兴之策,激活乡村振兴之魂,进一步扩大“邮”字号农产品品牌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年来,高邮大虾品牌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高邮大虾也从虾塘“爬”上餐桌,活动当天更是迎来了多项、多元、多方位合作。据悉,高邮大虾品牌共创、高邮大虾产供销协议、高邮大虾精深加工项目以及肉制品预制菜加工等项目纷纷签约,高邮“中国生态大虾之都”也在现场正式授牌。
今天的“高邮大虾”节不仅是一次推动高邮产业升级发展的再聚会,更是一场“一虾先行、诸业并进”态势的再出发。高邮市委书记张利在致辞时表示,高邮将聚焦大虾全产业链发展,在“苗种培育、精深加工”等生产环节上“靶向发力”,在“园区建设运营、养殖塘口改造”等重点工作上“合力攻坚”,以区域融通、产业融合、要素融汇、品牌融创的协同推进,加快乡村振兴新步伐,打造百亿规模新产业,绘就农业强市新画卷。“今天我们以‘虾’为媒,也是希望更多的朋友走进高邮、认识高邮、结缘高邮,期待更多的朋友牵手高邮、投资高邮、扎根高邮,与我们一起,唱响‘高邮大虾’歌,开拓‘高邮大虾’路,实现‘高邮大虾’梦。”(邱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