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的小桥,飞檐翘角的凉亭,静静流淌的小河,曲径通幽的古巷……这是现在兴化市戴南镇刁良村随处可见的一幅幅“水墨画”。
说起刁良村的历史,村党总支书记王俊岳来了“神”。他说,现在的刁良村由原刁家和小良两个村合并而成。相传明朝洪武年间就有刁家村,距今约有近700年历史。斗转星移、人间沧桑。不但留下了“地藏寺”“九寺十八堡”“净土寺”等美好传说,还留下不少古巷、古树。近年来,他们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邀请专家实地勘察规划,发展全域旅游,打造戴南“后花园”,目前已经“有点样子”出来了。
兴化市中心河穿村而过,与唐港河、蚌蜒河交汇。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100多条会船、50多条龙舟云集在这里比赛表演,锣鼓喧天,千浆万篙,浪花飞溅,煞是壮观,观赏人数逾万名。刁良人发挥这一优势,打造了别具一格的会船“水岸景观”。古色古香的亭角,倒映在一河清水之中;曲折迂回的栈道,成为老百姓的“水上长廊”;造型各异的码头,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近几年来,他们“见缝插绿”,全方位打造“森林村庄”。村庄面积460亩,绿化面积达207亩,占45%。在470户农户中,有近300户房前屋后有树木花草,面积约56亩,成为老百姓自己的“微公园”。只要你走进村民的庭院中,那傲霜斗雪的蜡梅、铁榆、红梅,那具有80多年历史的银杏树,会令人心旷神怡。
古色古香的民居是这里的特色,由于年代久远,不少巷道路面破损严重。去年10月,村里按照“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整修。铺设青石板古巷9条 新修透水路混凝土路8条,对三座大小桥梁亦注入了“文化元素”。
走在雨后的古巷里,那墙壁上励志、诚信、孝道、文明的风俗画,给人以深深的启发;那农家门前的绿树、鲜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不由想起宋著名诗人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著名诗句。
在古巷中,我遇到了一位捧着早饭碗的老奶奶。她叫夏桂凤,今年75岁。她说,以前这个巷子里,下到雨低洼处“能养鱼”,现在好了,随便下多大雨,雨一停水就没了。“修巷子的那几天,我天天做小工,帮助烧茶、拿东西,他们喊我是《沙家浜》里的‘沙奶奶’呐!”老人笑得张大了少了好几颗牙齿的嘴。
在巷头上,我与曾是村党支部书记的黄鹤勤老人交谈,他今年已76岁。他说,一个庄子要想长久的干净,一是要提升大家的文明素质;是要“堵疏结合”,你不让人家乱倒垃圾,那就要解决往哪里倒的问题。“你注意到没有,我们村里的每一户人家都有一个小垃圾桶,满了就近倒到大垃圾桶里去。有害垃圾分类就送到分类站去,这些大家已经成为习惯了……”
矗立在村头的艺术化标语牌上,写着村里的“绿色成绩单”: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绿化示范村、江苏省二星级康居示范村、泰州市生态村、泰州市特色田园乡村……这里老百姓“小巷故事”演绎出乡村振兴的美景、绿色的幸福生活!(袁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