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院子虽小但意义重大,它蕴藏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历程的故事……”金秋时节,在前不久落成开放的江苏省射阳县“新坍人大小院”里,一位来自盐城市区的老同志边参观边激动地与同伴们谈论着。
近年来,射阳县新坍镇干群民主意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日渐增强,在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面作出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该镇因此也多次被省、市、县确定为人大换届试点镇。
今年97岁高龄的巴一恺,称得上是新坍镇境内见证中国民主进程最具说服力的老人。他出身贫苦盐民家庭,16岁加入民兵队伍,22岁积极参与淮海战役支前工作,并在火线上光荣加入党组织。回来后,他从牵头成立初级社、高级社到担任新潮九队队长,坚持把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作为己任。针对境内长滩近400亩地碱田薄、高低不平、零星散落、难以耕种的土地,他带领群众勒紧裤带开赴长滩,持续三年锹挖车推,平整田块,兴建水系,培肥地力,科学种植,粮棉产量大增。随后,他又发动大家发展副业、兴办工业,筑窑制砖烧瓦,兴建集体农庄,让全队68户农家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自来水到家”的幸福生活。
1978年2月,巴一恺作为全国农业系统先进典型,当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为回眸基层民主意识形成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新坍的实践,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高质量落实,更好地激发和弘扬当年巴一恺善于聚集民意、发挥民智所创造的不畏艰难、敢闯敢干的精神,新坍镇以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原新潮九队队房和队群众会堂为阵地,创办“新坍人大小院”。在内容安排上,突出国家与基层、历史与现实、文字与实物、集体与个人、影像与照片的有机结合,并以时间刻度全景展示我国特别是新坍区域民主政治建设历程。
独特的表现形式、鲜明的内容主题、珍贵的历史资料、可信的人物典型、丰富的实物展示,使得“新坍人大小院”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李超 郭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