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地处南京主城区,总面积49.11平方公里,人口103.2万,辖区人口密度高、困难群体多、老旧小区多,居民诉求多元,基层治理难度大。为加快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秦淮区连续两年把深化推进“双做双增”社区治理集成改革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攻坚提升重点项目,按照“小切口、可操作、重实效”原则,聚焦社区、网格治理痛点堵点,探索深化推进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和具体举措,推动构建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做优社区,让基层治理运行更顺畅
秦淮区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选优配强社区“头雁”队伍,着力解决社区职责偏差、负担过重、质效不高等问题,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坚持社区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深入开展“学仙林、见行动、优治理”活动,组织全区104个社区制定学习借鉴任务清单,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楼栋长”组织架构,优化设立网格党支部,推广党员楼栋长联户机制,推动实现党委抓牢支部、支部严管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工作格局。
建强社区“头雁”队伍。举办“社区书记讲坛”,立足基层工作实际,不断深化“示范+实操”,将课堂搬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小区院落、物业管理现场等社区工作一线,邀请优秀社区书记就社区工作法进行“传帮带”,推动经验共享、问题共解、发展共促。优化完善社区星级评定和社区党组织书记绩效评估管理办法,对全区104个社区“一把尺子量到底”开展考核评估,每年评选表扬一批“五星社区”、优秀社区书记。扎实开展优秀社区正职定向招录公务员、选聘事业编工作,打通职业上升渠道。
社区书记讲坛
推进明责减负增效。落实社区工作准入机制,对18项原由社区承接的工作进行回收和纠偏,取消9个政务软件在社区硬性使用要求,让社区有更多精力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居民群众。优化“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明确社工薪酬结构和增长机制,有力提升社区工作吸引力和稳定性。将社区明责减负增效工作纳入区党的建设成效评价考核评估内容,建立社区对街道、街道对部门的反向评价机制,切实推动社区减负增效落地见效。
做实网格,让基层治理水平更精细
秦淮区坚持和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努力把网格打造成采集信息、发现风险的第一感知触角,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第一前沿阵地,便民利民、解决问题的第一服务窗口。
做精做实“最小单元”。深入推进“精网微格”工程,细化社会治理单元,划分微网格3503个,充分整合楼栋长、物业管理员、“五老”人员、居民志愿者等力量参与治理工作。探索推进“网格大支部”建设,嵌入行政资源、执法力量,逐步推进“网格+”融合运行机制,实现数据一网报送、事件一网处置,确保群众“小微问题”现场处理、不出网格。
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
培育挖掘“红色栋力”。注重挖掘居民积极分子、小区业委会主任、物业项目经理等社区治理能人,选优配强楼栋长队伍,提供通信套餐、意外伤害保险等,强化工作保障。开展党员骨干示范培训,评选“最美楼栋长”,定期推送学习资源包,引导楼栋长围绕小区管理、背街小巷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开展志愿服务3234次,解决问题2113个,有效激发网格治理活力。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专题培训班
打造治理“智慧大脑”。组建区级城市数字治理中心,打造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指挥调度系统,打通区、街、社区、网格四级事件流转渠道,构建“网格巡查发现问题、区街平台处理问题、综合执法解决问题、考核机制跟踪问题”的网格事项流转模式,实现问题主动发现和快速处置。
增加服务资源,让基层治理力量更多元
秦淮区针对基层治理不同领域不同主体,强化党建引领,加强资源整合,凝聚各方力量,不断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开展“同城共筑”行动。优化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以党建联建为抓手,推动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开展“双向走访、双向服务”,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领域,认领实施共建项目170余个,凝聚各方资源力量参与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红色物业”等基层治理工作。创新“行动党支部”“区域性党支部”做法,汇聚社区民警、物业、保洁、“两新”组织等各方力量,在基层治理一线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朝天宫街道“168党建联盟+”开展共建活动
建好用好党建阵地。开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五常两聚”规范化提升行动,通过改扩建、置换、整合共享等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推动来凤街、瑞金新村、开源等一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提档升级。积极推行集党务、政务、公益、生活“四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开放式、集约型、共享性的一站式“服务客厅”,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软实力”,培育2个市级“最暖党群服务中心”,激励各类基层阵地向标杆看齐、向“最暖”靠拢。
2022年度“最暖党群服务中心”
汇聚激活“新新”力量。探索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建设“宁小蜂”广场和“宁小蜂驿站”秦淮矩阵,打造科巷“宁小蜂”服务街区,方便新就业群体就近享受停驻休憩、手机充电、餐食加热、常用药品等便捷服务。举办网约配送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实施“关爱有秦”服务项目,组织开展“文旅研学游”“爱心暑托班”等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参与治理活动30场。向青年党、团员外卖配送员代表颁发食品安全监督员等“五大员”聘书,示范带动更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宁小蜂秦淮爱心驿站
增强治理能力,让基层治理手段更高效
秦淮区紧紧抓住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围绕“难题有人领、事项协同办、问题能解决”想法子、谋路子,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深化“红色物业”建设。全覆盖成立区、街两级物业行业党组织,累计建立243个业(管)委会、90个物业项目党组织。以物业党建联席会等为平台,社区党组织牵头,定期召集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协商议事,化解物业矛盾。探索推行老旧小区片区化、街区化管理,有序淘汰物业服务项目31个,倒逼物业服务质量提升。2022年以来,累计培育省、市、区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示范点21个。
推动干部下沉一线。坚持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区委常委挂包街道,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社区,对重点事项、紧急问题实行提级管理,切实增强基层统筹协调能力。在辖区所有社区设立“民生工作站”,区级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全面结对,区管正职干部担任民生工作站“社区第一书记”,每月下沉“组团服务”,每年至少领办1-2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固化区级单位挂钩支援基层应急处突机制,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下沉党员干部近8.8万人次参与隔离酒店驻点保障、小区封控、核酸检测、数据核查等工作。
为民办实事项目
切实回应群众诉求。在全区104个社区设置“12345接诉即办”现场受理点,把12345工单作为“送上门的民意”,主动前移关口,实现首接负责、指定负责、反馈负责,推动形成“先解决问题再说”全链条工作闭环。学习推广“仙林经验”,排定“学仙林、办难事”攻坚提升项目16个,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强化过程管控,有力有序推进,一批如环境整治、道路整修、燃气安装等“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下一步,秦淮区将持续深化推进“双做双增”社区治理集成改革,坚持党建引领,织密组织体系,做优服务保障,激活工作动能,不断推进基层治理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秦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