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灌南县是著名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双孢菇、白蘑菇等菌菇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海外。近年来,通过科技镇长团助力,当地广泛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等外脑资源,挖掘新项目、新企业,促成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与灌南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共同建设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灌南食用菌产业研究院,推动灌南双孢菇产量由每平方米10公斤提高到每平方米25公斤,缩短生长周期35%。
科技镇长团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的一项创新举措。连云港自2012年以来,吸引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省直机关等单位骨干加入科技镇长团实践,来到市主要部门、板块挂职担纲。
“科技镇长团是‘桥梁纽带’,我们要在做好智库参谋的同时,积极将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引向基层和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五批科技镇长团团长范占伟说。
牵线搭桥首先要找准企业需求和科技供给的结合点。近年来,连云港科技镇长团坚持深入一线实地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在技术改造、人才支撑、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围绕高端制造业、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成立新材料产业科技镇长团等“专业团”,通过定向化挖掘,助力产业发展匹配所需的人才、技术资源。
近年来,连云港市开发区科技镇长团成立产业链专班,完成生物医药和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产业人才发展规划,绘制产业人才地图,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灌南县科技镇长团推动哈尔滨商业大学与福邦药业共建药物研发平台,发挥哈尔滨商业大学专家团队在成果转化、项目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优势,助力企业发展。数据显示,连云港科技镇长团累计走访企业10万余家次,协助企业解决技术创新等疑难问题近万个。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振泉说,通过选拔优秀青年博士担任科技镇长团成员,组织研究生志愿服务团队,学校能将研究成果与连云港食品产业有效结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实现双赢。
牵线搭桥也需要发挥科技镇长团自身优势,助力地方招才引智。连云港科技镇长团成员发挥自身背后所在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人才优势,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校园招聘、线上直播带岗等系列活动,积极宣传连云港市人才政策,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发挥专业和人脉优势,采取按需引才、以才引才、以才荐才等方式,协助企业引进各类人才。
连云区科技镇长团围绕油化盐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能源材料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经济特色产业优势提升,以国家及省市人才工程申报为抓手,共引进国家级人才2人、省“双创人才”8人、省“双创博士”3人、省“科技副总”17人。东海县聘请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工艺美术大师曹志涛先生为“东海水晶人才培养顾问团特约顾问”,开展水晶人才高研班,培养水晶产业人才。
在科技镇长团助力下,连云港累计引进国家级人才36人、省双创人才125人、省双创博士69人、科技副总445人。
“我们科技镇长团每一位团员都带着责任与热爱来,努力把各自工作领域中的科技创新资源嫁接到地方。”来到灌南县挂职的科技镇长团团长陈福宁说。
牵线搭桥也需要发挥镇长团专业优势,向上对接政策要素。近年来,连云港科技镇长团通过编制企业服务手册,采取“一对一”帮扶,及时发现、筛选和促进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积极为企业引入人才、技术、项目等创新资源,帮助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截至目前,连云港科技镇长团帮助企业申报省级及以上项目1081个,获得立项支持464个,争取财政拨款3.5亿元。此外,在服务企业专利申请方面给予技术和渠道支持,协助申请专利9379件,授权专利6635件,授权发明专利1567件。
县县通大院大所,镇镇有教授博士,正在让连云港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2022年,连云港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2.5%,连续四年位列苏北第一,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全市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96.44%、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26%,均为全省第一。(朱程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