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化是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水脉与文脉交融,对于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禀赋天成、优势独具。近日,以“弘扬长江文化时代价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主题的2023长江文化发展研讨会在江苏南京召开。期间发布的《长江文化发展蓝皮书2022-2023》(下称《蓝皮书》)系统梳理了长江文化发展脉络、长江文化学术研究情况等,并用案例形式展现了长江沿线城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要求的生动实践。

  《蓝皮书》认为,长江文化类型丰富、规模庞大,是担当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2023年,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要研究确立中国文物主题游径主题,与大运河、长江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做好衔接。同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推出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并在主题线路框架下,精心设计了38条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精品线路,形成了《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精品线路书》。

  《蓝皮书》提出,在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中,江苏南京、安徽马鞍山、四川广汉、湖北武汉均有多处文旅资源点入选,这些城市在长江文旅融合方面做出了较好的实践示范,对全面展示真实、立体、发展的长江,塑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整体形象提供有益助力。

  江苏南京有着丰富的滨江岸线,古金陵四十八景和历史文化遗迹依江而生,伴江而兴。近年来,南京坚持以文惠民,依托丰厚的长江文化资源,深度推进文旅融合,推出一批符合现实基础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特色文旅产品,让长江千年文脉和现代城市文明有机融合、和谐共生,积极推动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1年“长江传奇”号游轮正式开通,游轮采用“环形返还”的线路模式,以船为媒首次将沿线燕子矶公园、八卦洲、南京长江大桥、浦口火车站等10余个景点串联起来,打造别样的旅游体验,为推进长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安徽马鞍山积极引进创新夜游模式,打造文旅标杆项目“长江不夜城”。“长江不夜城”景区占地面积134亩,集精致国潮场景、灯光艺术交互、行为艺术演绎、科技体验、特色美食、网红打卡、水景水秀、裸眼3D全息、沉浸式巡游演出于一体,将长江沿线省市的风俗文化、特产商品等优势旅游资源逐一展示,给予游客场景化的沉浸式体验。

  四川广汉依托三星堆遗址资源优势,围绕文旅融合主题,在三星堆古遗址旁、马牧河沿岸打造景观,并对村道、民居进行风貌改造。同时以保护遗址村落、让村民受益于三星堆发展为理念,提出建设“三星村国际艺术家村落”,利用闲置房屋院落,建立起艺术村的场馆和设施,逐步将三星村产业从农业转型为农文旅融合产业。

  湖北武汉在两江四岸核心区打造蒸汽轮船“知音号”和“漂移式”剧场。“知音号”是长江上第一艘以20世纪30年代风格打造的大型主题演艺轮船。《知音号》则是漂移式多维体验剧,以复古游轮“知音号”为载体,以知音文化、大汉口长江文化为创意来源,以全场景实景体验为亮点,给观众提供多维度沉浸式戏剧体验。

  《蓝皮书》还显示,在长江上游地区,贵州毕节发挥奢香故里、古彝圣地的文化底蕴优势,全方位收集整理彝族文化、奢香文化等民族文化元素,结合奢香古镇建筑构造,打造蜡染、禅茶、漆器、民族服饰、山地百货等文化主题馆,推动奢香古镇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建设;云南丽江依托“万里长江第一湾”资源优势,以石鼓镇、大树村等乡村聚落为基础,结合新镇区与码头区建设,规划打造精品旅游休闲特色小镇,实现“山水林田湖草镇村”有机共融。(吴琼 余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