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钵池街道东湖社区党委始终把养老服务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一项重要民生工作,出实招、下真功、破难题,持续完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老年人高品质就餐服务需求和生活幸福指数,真正做到“老有所呼,我有所应”。
从“无”到“有”,“食”事暖民心。东湖社区辖区面积1.62平方公里,下辖商业小区17个,总人口15755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895人,占总人口的12.03%。为解决老年人普遍反映的“做饭难、就餐难”问题,社区党委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入户走访,广泛征集民意,在综合考虑辖区内老年人口规模、助餐服务需求、服务覆盖半径等因素后,按照“就近、方便”原则科学选址,投入近80万元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占地200多平方米、可容纳70人同时就餐的老年人助餐点,并与“禾康智慧养老”签订合作协议进行市场化运营,周一至周日中午正常开放,依照老年人的口味和饮食特点,提供三荤两素一汤的套餐,还有红豆米饭、黑米饭等主食,老人根据喜好自行搭配。60岁以下的人群每餐收费12元,60-79岁老人每餐收费10元,80-89岁的老人每餐收费5元,9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自2022年7月运行以来,助餐点已服务周边600多名老年人,平均每天就餐100多人。
从“有”到“优”,助餐“精细化”。东湖社区针对老人提出的膳食品种多元化的要求,建立内有近千名群众助餐服务群,开通“东湖社区食堂银龄课堂”抖音账号,每日下午发送第二天的午餐菜单,收集老年人反馈意见,并督促餐饮企业采购新鲜食材,科学制定食谱,保证营养均衡,优先供应大众化家常菜,保证老年人吃得健康、吃得放心,1年多来,助餐点发送菜单400多期,5名厨师每天改变花样品种,保证每日菜品不重样,每日菜单也从原本的两大荤两小荤两素优化成了现在的四大荤四小荤四素。10月21日,在收到群众关于“助餐点离家较远,家里老人出行不太方便,希望社区送餐上门”的反映后,东湖社区开展“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围绕“拓展优化老年人助餐服务”这一主题集思广益、热烈讨论,形成“社区党委主导、红色物业参与、各方力量接力、老人最终受益”的送餐服务模式,组织网格员、党员楼栋长、志愿者、外卖骑手等为孤寡老人、腿脚不方便老人提供免费配送服务,让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吃上营养实惠的“热乎饭、营养菜”。截至目前,已组织送餐服务100余次,服务辖区内8个小区19位老人。
从“优”到“久”,党企同发力。为了做好托底保障、兼顾盈利收入,确保老年助餐点既要“办得好”还要“办得久”,东湖社区党委积极与上级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积极探索“政府+市场”助餐模式,按照“政府补贴、企业让利、老人得实惠”的原则,在工商登记、税收、助餐补贴、场地租金等方面给予助餐企业支持,减轻运营商成本压力,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通过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出一点、志愿做一点等方式,多元供给,促进助餐点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为满足老人茶余饭后邻里社交、休闲娱乐的多元化需求,东湖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不断延伸助餐点服务功能,设置健身锻炼、文化娱乐等设施,方便老人打牌、聊天、阅读、锻炼身体等,并开设3期“银龄公益课堂”,教授老人广场舞技巧,让餐桌同时成为“书桌”“棋牌桌”“交心桌”。自2022年7月运行至今,助餐点累计接待老年人就餐4万余人次,开展文化乐民活动41场次,成了居民口口相传的“幸福食堂”。(杨娟 刘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