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12月6日,2023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南京开幕。此次论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承办。
顶尖三农学者共享世界农业农村科技前沿动态与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态势,引领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方向,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搭建农业科技创新高端交流平台。
守好“主阵地” 激荡农业高质量发展“活水”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4%,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品种对单产贡献率达45%,畜禽、水产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超过75%和8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基础前沿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坚实,科技和装备支撑稳产保供扎实有力,科技助力增收致富成效显著,农业生产发展方式转型进程加快。
论坛现场,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强调,要锚定农业强国建设目标,坚持“四个面向”,强化基础研究、技术研发、集成配套和成果推广应用全链条部署,推动体系、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以高水平农业农村科技自立自强支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还重点发布了《2023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2023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2023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2023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2023中国涉农企业创新报告》等5份专项报告,遴选了10项具有重大突破性进展的农业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发布了农业9大学科的62个研究热点,展示了31项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这些成果充分体现了年度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取得的全新成就、治理体系建设的创新举措、以及产学研融合机制探索的重要进展。
论坛期间,专题推介了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介绍了其在汇聚、对接、盘活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要素上的好经验好做法。
当好“助攻手” 推动农业科技合作“结硕果”
执科技创新之笔,“智”绘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此次论坛活动承办方之一的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自实体运作以来,始终肩负着让农业绽放“科技之花”的光荣使命。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围绕破解农业科技与产业“两张皮”问题,瞄准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改革创新的重大成果,先后承办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全国“双新双创”博览会、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等一批农业领域高规格大会。充分展示了南京这座城市的魅力、浦口的发展活力、农创的未来潜力,为正在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强省提供了强劲的发展新推力。
截至目前,南京国家农创中心集聚了9个院士团队,累计引进和签约项目350余个,入驻企业15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7家。在创新资源要素汇集方面,落户赵春江、沈其荣两个院士工作站,初步形成“一个院士专家+N个行业专家”的人才梯队;与中信基金合作成立的浦信基金已投资5个项目,推动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集群集聚、交流合作,逐步实现从“物理堆砌”到“化学融合”的转变。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在浦口区内,实施引领浦口现代农业发展三年行动,在全区打造高科技应用场景30多个。与南京市六合区、栖霞区等多个农业产业园,宿迁泗阳、新疆伊宁等省内外20多个涉农县(区)、园区达成战略合作,挂牌成立展示推广基地,形成并推广农创中心“十大技术、十大产品、十大服务”,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下一步,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将以承办此次活动为契机,打造全国领先的农业科技创新与交流平台,奋力在推动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事业中再立新功。(陈璐璐 报道员:孙星星 叶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