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到雨水多的时候,这条路就被淹了,行人和车辆都无法通行,现在政府新修整了道路排水管网和附近的绿化植被,不仅排水畅通了,环境也变好了,交通出行更加方便。”前不久,淮安市清江浦区盐河街道居民王宇看着修好的辖区淮金路段时说。
地下排水管网被称为城市的“毛细血管”,是否运行好关系着一座城市的“健康”。清江浦区住建部门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持续掀起路域环境整治工作热潮,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淮金路清江浦区段全长约5公里,是附近居民、货运“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但所处地势低洼,路面逐渐出现破损和塌陷现象,加上排水系统收水能力不足容易形成积水,导致路面和结构层加速损坏。尤其是今年8月,连续多日的大雨让这条道路一度处于“瘫痪”状态,给周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原有的道路排水管道窄而浅,加之排水口又堵塞,每到暴雨季节,就出现雨水倒灌的现象,不但影响周边群众的出行,也存在安全隐患。”接到群众反映后,区住建局牢牢把准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联系属地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到现场查看并商讨解决方案。经商讨,人工先对排水管道出口堵塞的淤泥和杂草进行初步清理,再用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对排水沟进行清淤和整平加固,解决排水管道不通畅等问题,消除潜在安全隐患,为雨雪季排水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在走访群众收集意见的过程中,发现周边群众对安全便捷出行有着迫切需求,希望尽快改变‘雨天出行一身泥'现状,走上干净、整洁的道路。”盐河街道王元村第一网格员朱华勤介绍,街道组织党员干部沿街走访询问商户、线上征询居民意见,收到了多条关于整改路面的意见建议,统一梳理整合有关信息,属地开始配合住建部门着手接下来的工作。
据了解,该区住建局负责落实因淮金路段备用水源工程而移出的苗木回移及受损道路排水管网的修复工作,分别委托给负责绿化和市政道路养护的绿化管理所和区市政公司实施,仅用三个月便完成修复工程,该路段一共新增雨水收水井484座,新建PE315雨水管道373米、新建PE225雨水管道450米;对2300米雨水管道和河道雨水排口进行清淤;修复沥青路面823平方米、人行道100平方米,并新增植草沟112米等。
“我们坚持以群众为服务对象,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切实做到听群众意见、向群众答卷、请群众阅卷,细致谋划、精心组织,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该区住建局副局长夏浦介绍,这次修路工程就是以民生福祉为导向,通过该工程的实施,对较为严重的路面坍塌和破损进行修复,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路面雨水能够迅速通过收水口进入雨水管道排入河道,消除路面积水的同时保证路基路面结构层不受雨水侵害,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排水修路不仅疏通了积水,更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改造工程完成不久后,又下了一场雨,住建部门来到现场,钩开下水道井盖,弯腰查看排水管道——运转正常,没有淤泥堆积,道路上车辆来来往往,通畅无阻;属地党员干部带领村民志愿队伍忙着清理路两旁和河面的落叶、残枝等,全力保障环境卫生整洁。夏浦表示,将进一步提高工作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建立“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制度机制,紧盯全区道路管网等民生问题,坚持以学促干,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到解决民生实事实际行动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蒋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