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由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庄曦教授领衔指导的“融合创新视角下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口述史研究”课题组于江苏地区开展中国新闻奖获得者访谈工作。课题组通过口述的方式来记录新闻人在过去、当下的探索与实践,感受新闻业态转型中迸发出的行动力量,探寻媒介变迁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形塑与传承。
“从聚焦报纸、广播和电视盛行的传统媒体时代,到如今‘闪光灯’和‘麦克风’随时随地迸发的新媒体时代,新闻人始终以社会责任感、公共服务和创新意识为底色,不断积聚起面对技术变革的勇气,让新闻专业主义之下真理和正义的火光,在任何时代背景之下都得以燎原。”课题组成员、南师大新传院大三学生徐思齐说。
课题组成员与采访对象合影
有学者指出,新闻创新不仅聚焦于变化,而且指向行动。新闻创新所关注的新观念、新工具、新方法和新文本类型,归根结底都是在行动中生成和采用的。为此,课题组希望以对话新闻人为切入口寻找答案。
一年多时间里,课题组采访到了一批坚守在新闻战线上的记者、编辑。他们来自江苏省市级媒体,都是“中国新闻奖”的获得者。《新华日报》的刘庆传把新闻评论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时时思考、事事思考、大量学习、反复磨炼;江苏广电的顾敏霞尝试融媒形式,寻找传统媒体转型的平衡点。南京广电张宏亮执舆论监督的双刃剑十余年,孜孜探求建设性新闻道路……
课题组发现,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人与新闻行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对新闻价值的坚守,对于新闻创新的摸索以及对“讲好中国故事”认知与本领的提升,这些新闻人都用行动书写了自己的答案。
课题组前期以“中国新闻史发展历程”“不同历史时期媒介环境”“媒介融合”等为关键词完成资料搜集与查阅,从新闻人基本背景与从业经历、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的转型故事、当代新闻人的角色、功能和业务特点变化为角度开展口述访谈,通过口述史料的质化研究、当代新闻人与新闻业的边界工作、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转型发展路径搭建理论框架。基于口述资料,课题组充分运用扎根理论,拔高了单纯口述史研究的文本价值,建构出新闻人“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模型,将较为抽象化的口述文本通过形象化的理论图谱呈现出来。
作为课题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口述资料《媒介变迁视角下的江苏新闻人口述史研究》问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媒介变迁视角下的江苏新闻人口述史研究》出版封面
课题组将继续推进采访江苏新闻人,补充口述史资料,保存影像记录,并顺应媒体融合趋势,制作微视频、H5、公众号推文等新媒体产品,以期向社会展现新闻工作者作为见证者、记录者和传播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风采。
南师大新传院院长庄曦教授表示:“希望能把新闻业转型中初春萌芽的青草气息,传递于象牙塔内孜孜不倦的新闻学子,传递给新闻业内外的朋友,告诉他们新闻业在一线新闻人的手里,依然彰显着其价值及不可替代性。”(徐思齐 周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