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的江苏大生智慧纺纱工厂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采用全流程智能化纺纱成套装备,运用5G数据传输技术和智能管理云平台,实现运营智能化、装备智联化、制造数字化。万锭用工小于10人。今年以来,智慧纺纱工厂产量达6256.78吨。

  据了解,大生集团的前身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大生纱厂,由张謇创办于19世纪末,是中国最早的棉纺企业。

  
12月21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江苏大生智慧纺纱工厂,工人在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柳文惠 摄
  
12月21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江苏大生智慧纺纱工厂,工人在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柳文惠 摄
  
这是12月21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江苏大生智慧纺纱工厂拍摄的正在作业的AGV智能搬运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柳文惠 摄
  
12月21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江苏大生智慧纺纱工厂,工人在操作设备。新华社记者 柳文惠 摄
  
12月21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江苏大生智慧纺纱工厂,工人在车间作业(无人照片)。新华社发(许丛军摄)
  
12月21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江苏大生智慧纺纱工厂,工人在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柳文惠 摄
  
12月21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江苏大生智慧纺纱工厂,工人在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柳文惠 摄
  
这是12月21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江苏大生智慧纺纱工厂拍摄的正在作业的AGV智能搬运机器人。新华社发(许丛军摄)
  
12月21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江苏大生智慧纺纱工厂,工人在车间查看设备运行情况。新华社记者 柳文惠 摄
  
12月21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江苏大生智慧纺纱工厂,工人在车间作业。新华社发(许丛军摄)
  
12月21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江苏大生智慧纺纱工厂,工人在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柳文惠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