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群众、深入人心,江苏省靖江市马桥镇创新“理论+”模式,以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有温度的方式开展理论宣讲,讲好马桥故事,传播马桥声音,致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理论+文艺”,理论宣讲有“声”有“色”。寒风凛冽,群众的热情却不减。11月末,马桥镇徐周村百姓大舞台前,舞蹈、快板、诗朗诵、歌曲、锡剧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轮番上演,理论宣讲与文化盛宴精妙结合,赢来了现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今年以来,靖江市马桥镇运用“乡音乡语”“吹拉弹唱”,依托5支本土业余艺术团队,创排相声、歌伴舞等文艺精品节目,同时结合快板、舞蹈、舞台剧、猜谜等形式,依托“马桥小夜曲”“理响环线”等平台,把宣讲课堂搬上文艺舞台,让理论宣讲更贴近群众,更受群众欢迎。
“理论+定制”,理论宣讲有“行”有“效”。“劳动创造财富,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翁。各行各业只要用心发掘,都能找出敢于首创的英雄,为各行业英雄量体裁衣打造平台、制定方案,才能有效激发创新英雄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群体,马桥镇创新实行“1+X”宣讲模式,即“1”个固定宣讲主题加“X”个特色宣讲话题,依托网格员队伍充分走访调研,了解群众需求,定制理论宣讲“菜单”,提供更为精准的理论宣讲服务,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理论“点餐”需求,全年开展“宣讲进企业”“宣讲进大棚”等活动20余场。
“理论+实境”,理论宣讲有“新”有“感”。12月7日,马桥镇三爱村村史馆内人头攒动,在志愿者的宣讲声中,学生们秩序井然地参观着馆内物件、墙上文字,了解与这片土地有关的红色文化。今年以来,马桥镇结合三爱村村史馆、祖师村红色基因教育实践基地、经伦庵烈士陵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基地等特色地域资源,将理论课堂搬到室外,在实境中传递理论新声,开展体验式、沉浸感宣讲80余场,让理论宣讲“带泥土”“沾露珠”,引领群众凝聚奋进力量。
下一步,马桥镇将继续深入开展针对性、多形式的理论宣讲,持续传播理论“好声音”,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唐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