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缺乏是目前困扰大部分企业的一个现实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与岗位高度适配的人才可遇不可求,而‘订单式’培育技术人才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常州技师学院智能装备学院院长储燕青说,学院在前期校企合作试点探索实践技师培养新模式的基础上,近日,委托坤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的关于ABB机器人手动运行等课程顺利结束,这是通过产教融合,让人才“快成长”的一次有益尝试。

  到底怎样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2022年,智能装备学院通过走访调研洽谈,首批确定了5家校企合作单位,采用“战略协议、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共建共管”的原则,进行技师培养新模式的实践。

  根据不同企业人才的需求,智能装备学院开展订单式培养,学生根据自己个性特征和专业知识兴趣特征双向选择企业,确定技师阶段研究方向,并进行为期一年的订单培养。

  常州华威电子有限公司、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蒂业技凯(常州)精工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采用在校内共建实训室的方式进行技师订单培养,恩格尔注塑机械(常州)有限公司、常州市大成真空技术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采用在校外企业生产场所进行技师订单培养。主要由企业教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研究课题,这些课题来源于企业生产任务,将这些任务引入创设的生产情境之中,实现课题研究与生产实践无缝对接。

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技能

  “我们一直在对5家企业不同模式、不同企业订单培养的情况进行跟踪,首批50名学生精准就业,技师培养新模式得到了企业和学生的认可,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也及时协调沟通调整培养方法。”储燕青说,两年来学院已与16家企业开展了订单式培养的合作。

  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课堂建在车间里,让学生“入学即入企,毕业即就业”这不是一句口号。储燕青说,调研发现复合型人才容易适应不同岗位,可以很快找准自己的定位,在企业上升速度也比较快,但再往上知识储备不够,就容易遇到瓶颈。

  “让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是关键。”智能装备学院副院长朱熙说,坤朋职业技能的师资基本都是一线企业的技术骨干,不管是理念水平,还是硬件设备,都是学院的很好补充。这也是学院注重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突出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订单式”培育技术人才模式的全新延伸。

  据悉,坤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不仅是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还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实训室校企合作创新基地。专注于智能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和教育装备的研发生产、培训服务,提供自动化项目设计、调试和运维等专项服务,同时为高校的工科类专业建设提供工业级教育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通过结合最新技术、行业趋势和实际需求开发了一系列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为高校提供培训课程、实训项目和实习机会、打通就业渠道。

  此次授课的赵老师是来自南京某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他说,本次讲课内容包括ABB机器人手动运行、工具和工件坐标系标定、自动运行、运动指令编程、socket通信、RobotStudio软件虚拟仿真等,把行业行为规范、企业生产流程、工作现场引入教学环节,实现在生产实境中教学,在教学中生产,才能更好的提升职业技能,保证培育出的毕业生实用性强。

  校企合作的订单式技师培养,打通了学校与企业的最后一公里。这种培养方式在解决企业“用工难”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三年后再回看这批学生,希望能闯出一片天地。”储燕青说。(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