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及时总结交流国家物流枢纽运营经验,促进枢纽间联动合作,在更大范围带动经济活力、提升枢纽区投资发展潜力,4月27日,江苏省物流园区联盟研学坊第四期活动——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建设专题研讨会在海安举行。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常务副理事长贺登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周晓林,国家物流枢纽联盟专家委员会、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姜超峰,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物流工程系主任、教授张晓东,江苏省物流与供应链研究院院长、东南大学教授毛海军,以及来自南京、苏州、徐州、连云港等发改条线相关领导,江苏省国家级枢纽载体企业参会代表参加活动。

  周晓林在致辞中提到,自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我省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南通、连云港共6个城市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布局了五种类型、12个国家物流枢纽。江苏省国家物流枢纽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管理、技术、服务创新,推广先进组织模式,提升运营一体化水平,在物流网络中的基础支撑和组织核心作用日益凸显,对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去年11月,在各方的支持推动下,江苏省物流园区联盟正式成立。园区联盟以国家物流枢纽、示范物流园区场景为基础,优化行业资源配置,赋能枢纽园区网络化、数字化、协同化、绿色化发展,“五网”打造已初具成效。在“天网”方面,开展园区上云行动,全面对接106家园区基础运营数据,完成江苏省园区图谱建设,初步实现全省物流产业数据集成;在“绿网”方面,选取2个集中式进出电园区进行试点,打造园区绿色充换电场景模式;在“资源网”方面,链接全国近80名专家,建立专家智库与企业智库,从专题分享、课题研究、专家咨询三方面深化行业合作;在“骨干网”方面,选择4个核心城市,加强物流网络链接,打造陆运干仓配一体化运作示范区。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将积极推动建设更多国家物流枢纽,进一步完善江苏“通道+枢纽+网络”运行体系。

  “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是一个涉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新命题,本次研讨会在海安召开,既是对海安物流枢纽发展的肯定,为海安构建科学合理、功能完备、开放共享、智慧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引,也为海安逐强攀高、加快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海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卢林向与会专家展示了海安一系列数据和发展潜力,并希望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积极谋划“枢纽+”,在原有的多式联运基础上,用足用好保税物流、现货交易和期货交割三大功能,持续放大中欧班列优势效应,扎扎实实擦亮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金字招牌,为海安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贺登才从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和发展的高度作了主题分享,高度肯定海安在物流产业发展上取得的成绩,对海安的物流枢纽建设目标提出殷切期望。

  汪鸣围绕物流枢纽经济区建设与发展问题,深入剖析了物流枢纽经济区的发展基础、形态与逻辑,并对物流枢纽带动经济产业发展的路径提出建议和思路。他指出,物流枢纽经济区建设发展,要利用较为成熟的空间开发和产业发展政策经验,在新的起点上按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接续既有产业发展的业态、模式创新,探索经济产业持续发展路径。

  海安地处南通、泰州、盐城三市交界处,是长三角南北交汇、沟通江淮的商贸集散中心。海安商贸物流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郁江从基础与优势、探索与实践、思路与打算三个方面,汇报了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建设情况。他表示,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正在大力建强多式联运平台、保税物流平台、期货交割平台、现货贸易平台,服务产业生产需求、市场贸易需求和供应链需求,以“链式化”发展枢纽经济,以智慧化推动降本增效,以国际化拓展发展格局、以绿色化建设生态园区,逐步打造枢纽经济示范区雏形。

  苏州物流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均处于省内领先水平,目前已成功创建苏州(太仓)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拥有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2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13家、省级重点物流基地17家。本次研讨会上,苏州市港航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也分别分享了对于如何聚焦通道建设构建高效多式联运体系、聚焦区域协同拓展区域合作空间、聚焦新质枢纽推进智慧绿色物流发展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江苏现有的国家物流枢纽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姜超峰建议,主要集中在枢纽功能升级、平面布局优化、设备齐全适配、物流技术先进、业务模式创新、整体实现智能等方面。张晓东认为,物流枢纽的经济作用体现在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要加强与枢纽经济的进一步磨合,探索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范式,改变过去独立发展、彼此隔绝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会前,全体与会人员参观了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文静 报道员:郭一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