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6月1日电(张本甫)5月29日,南通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带领媒体走访重点企业,向公众展示南通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未来产业发展方面的整体思路和规划。南通市将以主城区作为未来产业主承载地,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按照“扎堆、集聚、连片”的原则,优先发展主控类与车规级IC、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高端植介入器械、算力与通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7个成长型未来产业。

  优先发展七个成长型未来产业

  南通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佳华表示,未来产业不是无根的“浮萍”,需要立足南通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南通市确定的七个成长型未来产业是:

  随着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和电动化趋势,车规级集成电路成为汽车控制系统的核心。南通市将重点发展主控类与车规级IC(集成电路)以满足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对高性能集成电路的需求。

  碳化硅和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因其在高频、高效率、耐高温等方面的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南通市将推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细胞和基因技术是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科技,具有巨大的医疗应用潜力。南通市将支持相关技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推动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的发展。

  合成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通过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系统或重新设计现有生物系统来实现特定功能。南通市将探索合成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江苏一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CT设备

  高端医疗器械是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介入治疗和微创手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南通市将发展高端植入介入器械,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设备国产化率。

  算力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人工智能(AI)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技术。南通市将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并推动AI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促进产业智能化升级。

  低空经济涉及无人机、空中出租车等新兴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应用前景。南通市将探索低空经济的发展模式,推动相关法规的建立和产业的健康成长。

  “智库+图谱”助力七大产业

  智库和产业图谱共同构成了南通市未来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持和战略规划工具,为南通市在新发展格局中重塑区域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智库的运作主要围绕:辅助政府决策。智库提供专业的产业研究和分析,为政府在产业布局、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理论、策略和方法支持;提供咨询服务。智库在产业布局方向、配套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专业咨询服务,提出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人才储备。智库的成立和运作过程中,从全国各地吸引顶尖人才,为政府和企业储备人才资源。

海门生原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

  产业图谱则是南通市围绕未来产业发展制定的一张战略性“藏宝图”,它包含了产业链全景图、创新资源“热力图”、代表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信息。产业图谱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加强产业统筹布局。图谱帮助全面了解未来产业基础和布局,推动产业有序发展,实现优势和特色的强化;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通过产业地图的编制,优先支持有产业基础的板块发展相关未来产业,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精准招商和项目落地。产业图谱集成了全国布局和资源信息,为招引相关项目提供指引,促进项目快速、精准落地。

  推进与上海未来产业跨区域协同

  竞逐未来产业“新赛道”离不开区域的同频共振,南通将以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为契机,推进与上海未来产业的跨区域协同。南通主动融入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的战略规划中,借力上海的创新资源和人才优势,推动与上海未来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形成“1+1>2”的聚合效应,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发展集群。

  海门区副区长张文锦表示,海门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跨江融合发展领导组”,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制订了43条年度工作清单,围绕交通共融、板块共建、产业共兴、科创共进、民生共享、政策共通等六大重点任务。海门区积极融入沪苏“朋友圈”,通过党政代表团考察、部门交流、干部挂职等方式加强与上海嘉定、宝山、临港新片区以及苏州昆山、太仓等地的对接。在招引落地项目中,80%来自沪苏两地,特别是上海电气、振江新能源等重特大项目的落地,对海门相关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发挥了重要作用。海门区还以科技创新作为对接沪苏的“头版头条”,探索“基地+拓展区”等模式,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南通越亚半导体有限公司的产品

  崇川区副区长徐炜介绍,崇川区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产业链和生命健康产业链均实现了显著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完善:崇川区在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和生命健康产业链上形成了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聚集了一批知名企业;产业创新加强:崇川区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通富微电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人才和创新驱动:崇川区实施人才强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构建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四链”融合发展:崇川区加快推进科技招商,推动产才融合,强化金融支撑,促进了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产业发展离不开高校和人才的支撑

  南通大学作为本土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与城市未来布局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南通大学副校长华亮介绍,学校把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以区域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为牵引,共建了“通科微电子学院”“现代家纺产业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等一批产业学院,每年培养相关复合型人才本科生1500多人,博硕士研究生270多人。

  南京邮电大学南通研究院主攻半导体、低功耗高速通信集成电路及高密度心率监测等领域。自2019年起,该研究院承担多项省科技项目并获得重点研发项目支持,同时提供工业半导体设计培训,推荐高层次人才与高校及多家头部企业建立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和技术成果转化。

  江苏一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专注于智能化影像设备的开发,采用“+3D”“+机器人”“+AI”战略规划,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影像设备,提供数字化到智能化的术前-术中-术后整体解决方案。该公司与国内顶尖高校和医院合作,推动新技术研发落地,申请了多项专利,推动了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

  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联合长三角区域内外知名医药大学与院所,推进生物医药创新,培养高等药学工程科研与技术类人才。通过产教融合推动了科技、教育、人才、基金、产业的高度融合,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教育的发展。

  海门生原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干细胞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拥有达到GMP标准的实验室,进行临床级干细胞制剂的制备、检测和存储。该公司在干细胞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如运用自体骨髓干细胞技术治疗脑卒中,推动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南通越亚半导体有限公司在射频芯片封装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五星封装载板的量产,并在数字主芯片封装领域实现自主研发与生产。通过创新技术提升了产品稳定性与散热性能,增强了设计灵活性与精细度,推动了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安全可控。

修实生物的实验室

  修实生物医药(南通)有限公司建立了基于合成生物学基因元件理性设计的蛋白质工程创新药研发平台,显著缩短了药物研发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该公司在研发管线包括糖尿病、慢性便秘和临床耐药菌等重要治疗领域,推动了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南通市这些重点企业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也为南通市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支撑,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