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持续推动机关事务工作迈上新台阶。

  高质量完成3项国家级创新试点,打造“常州样板”。2022年,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列入全国首批公物仓创新试点、第二批公务用车管理专项领域建设、第三批机关事务标准化试点。目前,三项试点都通过评估验收,工作成效获得联合专家组的高度肯定。公物仓运转至今累计入仓资产8358件(套),金额达8560.53万元;累计调拨资产500批次,资产3898件(套、间),节约财政资金7584.62万元。公务用车管理方面,2023年以来与12家省内外兄弟单位签订跨区域公务出行合作协议,使用本地平台车辆比租车市场价节约35%,跨区域保障累计节约100余万元。今年以来,为转化试点成果,做好试点后半篇文章,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配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围绕行政事业性通用设备性能指南主题,推进标准的起草完善。同时,积极推进《跨区域公务出行一体化保障管理规范》省地方标准的发布实施。

  积极提升“三率”水平,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设。2023年以来,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勇当“新能源之都”建设排头兵,推进全市公共机构“见桩率”“见车率”“见板率”快速提升。充电设施“见桩”提速,联合市城建集团,引入星星充电技术,落实“有车即见桩”的建设目标。2023年以来,完成105个单位,1200余个充电桩建设。新能源汽车“见车”增速,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通知》,要求全市使用财政资金配备更新公务用车的行政事业单位100%采购配备新能源汽车。2023年以来,全市党政机关更新公务用车193辆,占比达91%。分布光伏“见板”加速,建成金坛区中德产业园光储充放一体化停车场等一批示范工程项目,推进武进区行政中心近1万平方米“光伏+充电桩”示范工程建设。目前,全市党政机构光伏屋顶建设面积4.468万平方米,装机容量4.93兆瓦,综合覆盖率73%。

  坚持勤俭办事,用政府“紧日子”换人民“好日子”。出台《常州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以及在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中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十五条措施,引领党政机关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今年以来,出台全省首个《公共机构绿色办公区评价导则》。重点推进金坛区行政中心、经开区行政中心等多家公共机构开展能源托管项目;推动电能替代,拓展绿色消纳场景,努力打造“近零碳机关”;积极用好“平台+标准”模式,优化“全市感知一张网”,上半年完成1618家公共机构,1665万平方米,104万用能人数能耗统计,梳理出超定额单位48家,并明确整改时限和方案,全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率超过4%。坚持为民办实事,通过“公物仓”调剂,将钟楼区清潭六村存量办公用房下沉社区用于政务办事及居民开放式活动场地,此举在为基层办实事的同时,可节约财政资金约12万/年。助力老城厢复兴,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下属事业单位常州市直属房产管理处积极配合钟楼区荷花池街道推进大庙弄片区焕新改造项目,做好存量房产腾退、移交、接收等工作,让老房“焕”发“新”活力,使闲置资产“活”起来。(石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