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风起长江口 潮涌南通州”通州-上海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活动在沪举行,来自上海市科委、上海方向高校院所领导专家以及创新创业人才、创投机构代表等齐聚一堂、共话发展。活动上,南通高新区项目引荐奖励政策发布,通州区科技局、优势一度(上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就“数字赋能区域科技创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6个人才、科创项目现场签约。
平台融入,借力引才
通州区紧扣“长江口跨区域产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总体定位,深度对接上海“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汽车、高端装备等产业,引进长三角地区高端人才项目。积极与璞跃中国合作,建立上海科创飞地,切实打通“孵化在外、转化在内”引才模式。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先进技术研究院,双方将聚焦新材料、智能装备、绿色海工等领域开展技术合作、成果转化及创新创业人才引育等合作,实现借梯登高、借力引才。累计对接25名上海方向科技镇长团团员来通州挂职,持续深化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校地校企合作关系,今年以来,江苏轩达高分子、南通莱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与东华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协议总金额129万元。
产业融入,精准聚才
通州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引才模式,组建专业“双招双引”队伍,充分挖掘通州在沪乡贤资源,建立在沪乡贤联络服务中心,常态化与上海企业开展对接交流。赴上海举办长三角(通州)高质量发展产业峰会、“科技镇长团杯”项目路演、“十链百校千企”招才引智上海站等活动,活动品牌效应日益凸显。近三年来,25个上海方向人才项目落户通州,17名人才入选省、市、区人才引进计划。2023年,省“双创人才”、江苏睿中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齐嵘“以才引才”,成功引荐上海交通大学助理研究员李伟来通创办江苏科铂威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连续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树脂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的产业化”项目,该项目实现了连续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预浸料的规模化生产,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获得2023年度区“510英才计划”资助140万元,预计今年可实现销售1000万元。
政策融入,服务育才
人才交流合作,离不开创新平台的深度融入以及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通州制定人才新政3.0,对通州企业在上海设立非独立法人研发机构聘用的研发人员,提供同城生活津贴支持。创新“510英才计划”评审方式,未落地即可申报,以评验质、以奖促引,抢先锁定优质项目,为人才初创企业加速提能。5月,通州区启动“510英才计划”评审工作后,上海方向人才项目“新型高性能铝硅合金用细化剂”第一时间进行了申报,并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获得200万元拟资助,“即到即评、即评即奖的方式,解决了创新创业后顾之忧。接下来将加大设备、研发投入力度,尽快落户通州,加快产业化进程。”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云虎说。
“我们将主动承接上海产业溢出和人才辐射,集聚用好创新创业资源、科技人才资源,实现载体共建、资源共用、利益共享。”通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施骁毅说。(吴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