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债’一身轻,今晚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两个月前,南京市民杨玉梅意外得知自己的社保存在数额不小的欠费,让她不知所措。连日来,杨玉梅四处奔走,均未得到满意的结果。
“感谢书记的接访,我终于续上社保了,我心里的大石头放下了!”得到确定回复后,杨玉梅高兴地说。
7月16日上午,在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来访接待中心101接待室,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林涛接待了包括杨玉梅在内的来访群众。他说:“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我们就要用改革的思维勇于纠正,及时解决百姓合理诉求,不能让老百姓多跑路!”该区人社、税务等单位一站式服务,现场帮助杨玉梅解答她的揪心事。
接访现场
围绕深入贯彻信访法治化,弘扬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江宁区将2024年7月作为区领导挂包信访突出诉求“集中化解月”,通过提供群众来访接待调处、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服务,促进群众诉求解决。“集中化解月”行动坚持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停诉息访作为工作目标,对各类信访诉求开展“大起底、大攻坚、大化解”,区级部门、园街、社区三级联动,强化对重点领域问题分类分析,找出趋势性、规律性问题,实现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的转变,推动全区信访工作预防法治化、受理法治化、办理法治化、监督追责法治化和维护秩序法治化。
会议现场
关注民生、倾听民声、排解民忧。7月16日,江宁区委所有常委、区政府副区长来到位于秦淮路上的江宁区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包案化解、集中面办,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难题。今年上半年,江宁区信访量下降12.88%,江宁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走深走实,努力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近5个小时的集中接访中,江宁区各区领导会同部门、园街、社区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并一一做好记录,梳理来访事件的原委,就来访问题听取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从政策、司法等角度进行分析,现场研判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对能现场解答的问题直接进行解答,对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要求相关单位认真调查核实情况、跟踪督办、及时回应,依法依规推动问题化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淳化街道科苑社区“帮您小屋”
今年6月中旬,来自谷里街道的蒋先生等几位群众代表上访反映,他们用房票置换的房子迟迟没有办理房产证,希望区政府及时解决。接访区领导了解情况后,及时组织街道、房产局等相关单位商讨,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区政府也在每周专题会中,增设安置房建设、办证等问题研究办理环节。如今,通过区级统筹协调,上访群众已经陆续拿到了房产证,他们喜笑颜开。
据信访部门统计,接访当天共接待来访群众126人次,问题主要涉及城建、房产、人社、市场监管等领域。
秣陵街道双金社区党群议事厅
近年来,江宁区聚焦基层治理中的短板弱项,深化推广“力量下沉强党建、数据上线知民情,干部下访解民忧、服务上门暖民心”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两下两上”江宁路径,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强大效能,全面打造特大城市新城区社会治理新范式。
东山街道永安社区红色会客厅
同时,江宁进一步深化完善片区“大党委”、“宁帮手”体系、“吹哨报到”、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等机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积极探索信访、12345联动,统筹调度、统一处置,一网通管。察民情、解民忧,全力抓好民生保障,努力把发轫基层、源自实践的点上做法系统化、成功经验制度化,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集中快处中心疑难会商办
去年11月,江宁区成立了12345集中快处中心,集合了13家街道园区和10家主要承办单位,共计23家常驻单位现场办理群众诉求,通过接诉即办、马上就办、加快工单处理速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据了解,今年以来,江宁区12345热线群众诉求集中快处中心23家承办单位诉求量、投诉量分别环比下降10.10%、16.28%。
江宁区数治中心
接待群众来访,是领导干部了解社情民意的“必修课”,是增进与群众感情的“大课堂”,是检验民心向背的“大考场”。林涛表示,江宁将法治思维融入信访工作,深入践行“四下基层”,聚焦“群众诉求有人办理、依法推进,实现权责明、底数清、依法办、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按照“五个法治化”有序推进信访工作,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文静 报道员:江宁轩)
江宁百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