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金融为引擎,金融服务滋润着科技型企业的每一寸土壤。在“新时代工商名城”无锡,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融合,驱动着城市经济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这篇科技金融的大文章里,中国银行无锡分行(下称“无锡中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4年,无锡中行在科技金融领域高速发展。截至6月末,无锡中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274亿元,当年新增62亿元,增速29.21%,增量与增速均在省辖系统领先;新增科技型企业364户,客户覆盖率持续提升。无锡中行在发展机制上坚定长远战略,在推进过程中坚持多管齐下,通过“四个走进”与“两个协同”策略深化合作,聚力推动科技金融更快更好发展。
坚定长远战略 把握时代机遇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赋予了科技金融新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大力推动科技金融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源相结合,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
无锡积极响应号召,在科技金融赛道跑出了风采。近年来,无锡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加快打造以4个地标产业集群、6个优势产业集群和5个未来产业集群为支撑的“465”现代产业集群,产业链条基本完整,产业特色优势渐显。
无锡中行聚焦长远的战略规划,锚定“中行系统内科技金融发展的标杆分行”目标定位,结合无锡良好的资源禀赋,制定无锡中行科技金融三年“千户百亿”工程:每年新增科技金融授信客户1000户,授信余额新增100亿元,至2026年末,余额突破500亿元、户数突破5000户。以战略为牵引,无锡中行成立科技金融工作专班,调优组织架构,强化机制引导,压实“分行-支行-网点”三级营销责任,从机构考核、费用配置、专项活动、队伍激励、活动配套等方面大力推进,引导全行增强做好科技金融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锚定国之所要、市之所需、企之所愿,无锡中行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紧跟无锡市产业发展步伐,通过开展多层级、多形式的“465”产业集群、新质生产力专题培训、“465”产业行业研究等方式,提升各层级管理层及营销序列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对无锡地方产业集群的理解。无锡中行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强化与各市政府部委办局、各产业园区/集群、知名创投机构、行业协会、研究所等紧密合作,并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链融合。
某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是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处理器设计厂商,目前发展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对流动资金的融资需求较高。2023年下半年,无锡中行与省行条线部门充分沟通协调,最终顺利获批信用总量1亿元,目前已完成贷款投放0.5亿元,有效满足上升期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
率先调整架构 加快改革创新
以“新”应“变”,化“变”为“增”,无锡中行不断探索创新的发展模式。该行主动顺应科技创新发展大势,以新模式、新业务为重要牵引力,系统性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水平,通过充分把握科技金融试点业务机会,建立完善与科技金融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同时,坚持打好产品创新组合拳,推出一系列服务各类企业的产品。截至今年6月末,“苏知贷”已服务中小型科技型企业242户、投放金额达12.78亿元。
2024年初,无锡中行在江苏省内率先进行了科技金融架构调整,成立了科创双中心,不断优化“科创金融中心”与“科创企业服务中心”双轮驱动组织体系,打通全生命周期营销服务链条,打造专业化、接力式的服务体系,通过“2+2+1+N”的多层次组织架构,协调全辖科技金融各项拓展工作,指导开展全年工作。
据了解,“科创金融中心”牵头无锡中行科技金融工作小组及整体科技金融业务推动,并牵头科技金融品牌建设和队伍建设,聚焦重大、重点项目直营,打造标杆样板。“科创企业服务中心”牵头科技客群扩面增量工作,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根据科创类企业特点,形成线上、线下不同渠道和针对不同企业类型的丰富产品体系,提升科技企业营销触达率、开户覆盖率、授信覆盖率。
无锡辖内,江阴中行、宜兴中行参照无锡中行模式成立“科创分中心”,根据无锡中行“科创双中心”运行情况分步实施。依托该模式,江阴中行已于今年6月底获批江阴市人才科创型企业风险补偿业务(澄科贷)批量化项目1亿元额度,成为“澄科贷”产品首家合作行。
当前,无锡中行拥有一家科技支行作为科创金融特色网点,深耕各产业园区内金融服务需求,探索差异化发展模式,采取直营化管理模式。无锡辖内所有经营机构配置科技金融工作小组,共同对接管辖区域内科技型企业,结合区域科技型企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业务,打造区域内科技企业金融服务标杆银行。
某医药公司是无锡中行重需求、优供给的缩影。近期,企业因定增计划晚于预期,出现了资金需求,由于医药行业的前期研发费用投入普遍较高,目前实际经营暂未实现盈利,当下的财务状况一般。无锡中行密切关注,积极深入了解企业临床阶段产品研发进程,经过多轮沟通,顺利获批信用总量2亿元。
深化协同发展 共建良好生态
良好的协同发展生态是科技金融蓬勃发展的命脉。无锡中行积极拓展科技金融生态圈和朋友圈,为无锡打造“新时代工商名城”提供金融助力。
对外,无锡中行坚持“四个走进”、深化“两个协同”的发展战略,走进政府、街道、园区、大院大所,协同创投机构、联盟协会,最大限度扩容科技金融生态圈和朋友圈,搭建生态共建共享平台,做好信息共享、专业互补,形成稳定的业务合作模式,深化与各产业链的合作力度。今年以来,无锡头部创投机构锡创投向无锡中行推荐企业45户,目前已授信10户,批复金额5950万元。对内,无锡中行充分发挥集团综合化经营优势,强化信息共享、优势互补,深化服务科技型企业的联动协同。
在服务地方重大发展战略上,无锡中行始终走在前。无锡中行紧跟无锡市委、市政府“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步调,持续推动产业金融相结合,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精准浇灌,支持地方重点产业发展。
无锡中行始终保持与地方部委办局高频度良好互动,持续加大“四个走进”的频度力度,开展“中银科创+”系列活动,面对面深度了解企业金融需求,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接力式金融服务。目前,无锡中行已举办各类活动超20场,累计为1500余户高新技术企业、1600余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近600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授信支持,助力无锡市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上的桥头堡”。
在探索服务科技型企业新路径上,无锡中行大胆尝试,多作贡献。无锡中行因地制宜优化信贷策略、模式和产品,结合无锡区域经济和产业运行特点,持续加强热点细分行业专业化研究,逐步构建起了更契合无锡地方资源禀赋的产品体系,搭建有效链接“科技-产业-金融”的坚实桥梁。
无锡某设备公司专注于工业气体、天然气以及氢能等领域的专业设备的研发、制造。2024年,该公司可用于周转的流动资金较为紧张,无锡中行在了解到企业的难处后,第一时间上门对接,为企业量身定制授信方案,结合企业技术亮点,通过专利质押方式成功核定1000万元“锡科贷+知贷通”额度,快速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强化人才培养 打造专业队伍
团队的行稳致远离不开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无锡中行强化人才选拔、培养力度,充实科技金融人才储备,培育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针对“465”重点产业进行分析研判,无锡中行成立项目研究小组,逐步提升科技金融业务前瞻性和专业性引领能力。
为了提高团队对新质生产力以及科技新兴领域的认知,无锡中行开展服务新质生产力系列专题培训。今年下半年,无锡中行组织新质生产力培训,进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讲座,后续还将邀请专家为团队开展专业领域培训。7月初,结合培训内容,无锡中行参加“2024空天信息大会暨数字地球生态峰会”,推进团队更深入了解空天信息前沿新趋势、产业新技术、商业新模式,把握行业最新资讯动态。
同时,无锡中行不断完善风险审批、尽职免责机制,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解决创投企业初期没有抵押、没有利润、没有营收等问题,准确把握企业“科技实力”与市场前景,提升风险审批专业能力。对于科技信贷“白名单”业务,无锡中行实事求是落实免责减责条款,强化全行“愿贷、敢贷”的意愿。
在“中行系统内科技金融发展的标杆分行”的目标定位上,无锡中行正高歌猛进。未来,无锡中行将坚持落实科技金融三年“千户百亿”工程不动摇,多措并举实现科技金融可持续发展。
中国银行无锡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无锡中行将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充分发挥集团化综合优势,不断创新产品,持续优化审批质效、权限、效率,并加快提升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各项业务能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无锡中行将继续深耕科技金融领域,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的布局,不断开创科技金融发展的新局面,为无锡“新时代工商名城”的目标乃至全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李南丹 报道员:潘霄想 孙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