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熔金,暮云合璧。蝉鸣隐匿于林梢,蛙声在稻田里荡漾,游人、农人行走在乡野之中……”老西庄是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任葛村的一个自然村,北邻龙城大道高架,距离市中心15分钟车程,是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诗意生活近在身边,“花开西庄”最初缘于几位人大代表的建议。
民声入耳 同向发力规划先行
“近两年,眼看着周边东南村、梅林村搞乡村旅游,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改善环境、增加收入,村民们对发展农文旅产业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我们萌生了打造示范村的想法。”常州市人大代表、薛家镇任葛村党总支书记周建中在村20多年,他在人大代表大讲堂上分享着人大代表与村庄建设之间的故事。
村里的人大代表积极反映民声,提出了走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子的建议。内通外联,任葛村位于龙城高架沿线路口,在奔牛机场去市中心的必经之路。村内优越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文旅产业内涵式发展潜力。经过代表的全面调研和力荐,任葛村从薛家镇美丽乡村示范村四大选址方案中脱颖而出。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薛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建议内容,列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乡村振兴组全体人大代表围绕党委工作要求,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题开展领题调研,听取原住民对于区域建设的意见建议和愿景期待,奔赴上海市、苏州市等地学习考察,汲取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反复推敲制定实施方案。方案科学评判项目的内外部条件,针对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合理把握客群定位,综合制定发展策略,并对区域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进行统筹安排。
民主决策监督 同题共答实践落地
“这面墙绘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还唤醒了我的田园梦想。”看到墙绘后一下被“点醒”的镇人大代表、本地村民赵洁,离开了坚守19年的幼师岗位返乡创业。“村里改造后,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提升,村民可以加入合作社,就在村里工作,有些外出打工的村民也回来了,村里越来越有人气了。即便不回来,闲置的房屋也能通过租赁赚钱。”村民李贵凤说。
走进老西庄,鲜花次第开,美丽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屋前有菜畦二三,屋后绿树掩映、稻浪滚滚,整洁干净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然而,这如画美景背后却是无数责任与艰辛。房屋收储、环境整治、河道改造、招商入驻,每个环节的矛盾协商都活跃着人大代表的身影,他们以“人大代表联系点”为阵地,协同乡村振兴专班开展“板凳夜谈”,与村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走访“议家事”,充分发挥了听民情、聚民智、解民忧的职能优势,齐督共促让民生实事落地。
“把民主落实到每一次意见征集中,人民群众充分表达,人大代表真实反映,相关部门及时响应,把各项工作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上,大家的获得感、满意度也会得到提升。”镇人大代表、任葛村副主任刘望秋表示。
民主协商管理 同心致远持续发展
引进新的产业,就会有新的村民。随着商户的进驻和源源不断游客的到来,与原住民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人大代表、商户业主代表、物业、村民代表,大家齐聚村内的百年桑树下议定村规民约。“让新村民带动老村民融合发展,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促使建成其乐融融而又生机勃勃的乡村田园才是老西庄发展的最终目的。”
如今的老西庄已经大变样,环境好了、村民富了、活力强了,初心小院、代表联系点、议事亭、秋白书院也一一落地,不断完善的“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托起村民稳稳的幸福。“我在履职中认识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它能集思广益、达成广泛共识,有力有效服务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新北区人大代表、村内商家“安酷木艺”负责人杨旸说。
“老西庄会不断扩面,它是一个可以生长的村庄。”从原来的12户发展至近30户,老西庄的自然形态和业态都在不断生长。“网红”变“常红”的过程中,不断辐射周边村镇,带动周边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建设。薛家镇人大主席黄丽玉表示:“乡村振兴蓝图和规划村民没有概念,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提档升级,那我们就打造一个示范村,让他们有一个直观而清晰的认识,给他们树立追赶的目标。相信,未来更多的产业,更多的资源,都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部分,参与到其中的群众会越来越多,共享乡村振兴的成果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