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解决好关乎“一老一小”的现实问题,不仅关乎家庭自身的幸福和谐,更涉及社会民生福祉。近年来,射阳县临海镇聚焦“一老一小”等重大民生关切,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出政府主导,企业、社区、家庭以及社会组织多元融合的“养老护幼”体系,以办好民生实事作为出发点、落脚点,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让“最柔软的群体”得到最多呵护。
用心用情呵护“一老一小”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关乎每个家庭,是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临海镇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构建服务保障体系,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服务阵地,将红色力量融入为老为小服务的各个方面,不断为群众造福、给群众温暖。丰富活动载体,实现老有所为、幼有所育。以文化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愉悦精神为目标,为老年人搭建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在重阳节、国庆节提前谋划、开展了一系列重阳主题活动,在全社会倡导敬老爱老尊老的文明风尚,帮助老年人乐享晚年幸福生活。同时积极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少儿活动,经常性地开展红色党课宣讲、诵读红色经典、阅读红色书籍等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持续擦亮“优学在临海”“颐养在临海”品牌,托举稳稳的民生幸福。
关爱“老”群体 弘扬敬老风
中午时分,临海镇八大家幸福时光大食堂,香气扑鼻,热气腾腾的各式菜肴陆续摆上保温餐台,前来就餐的老人排起了长队,边聊天边等着美味佳肴出锅。“八大家幸福时光大食堂办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儿女们不用为我们吃饭操心了,大家在一起非常热闹,也不会感到孤单。”正在用餐的刘奶奶开心地说。今年以来,该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运营好“长者食堂”助餐网络。利用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放式空间和“软硬件”设施,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成立“蒜乡银发志愿服务驿站”,以红色点亮银龄时光,助力打造“海之韵歌乐团、夕阳红民乐团、老年舞蹈队、健康队”新阵地,开展老年文化活动。联系专业社会组织资源,为老人提供健康科普和义诊服务,开展了“关爱老人 医暖夕阳”“爱牙护齿 ”健康活动,不断织牢织密关爱保护网络,增强老人关爱服务保障能力,用红色力量服务群众、温暖群众。以村为单位建立健康台账、建立常态化走访关爱制度,采取线上电话关爱与线下实地走访两种形式,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便民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上门看望、清扫卫生、理发修面等16个项目的贴心服务,积极打造长者食堂,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守护“小”群体 关爱伴成长
临海镇、高纺园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企业用工量激增,企业出现了许多年轻夫妻“双职工”,然而,不少年轻夫妻带着3周岁以下孩子,无法托育成为上班“后顾之忧”。该镇坚持“软硬兼施”,通过做优医育、幼托一体,强化服务,推动婴幼儿照护、托幼、教育全域覆盖,在“软件”方面加大对社会办托以及普惠性托育机构的支持力度,打造婴幼儿照护服务模式,构建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让“幼有所托”成为常态化。全镇各幼儿园办起了托小班,村、社区建起托育园,使他们的“后顾之忧”变为“后顾无忧”。
该镇同时在各村(社区)设立儿童主任,牵头负责开展关爱儿童工作,镇级层面建起了残疾人之家、儿童关爱之家,经常性开展儿童唱歌、跳舞、画画、剪窗花和手工制作等趣味辅导活动,让孩子们在趣味活动中尽情享受童趣。切实做好困境儿童生活保障工作,对全镇215名困境儿童每月发放生活保障金13.1万元。
临海镇副镇长郑颖慧表示,临海镇将继续主动作为、积极谋划,服务好“一老一小”,全力解决“一老一小”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困难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用实际行动把“民生清单”变为老百姓的“幸福账单”。持续推进“老幼共托”新模式走深走实,守护“朝夕美好”。(胡明霞 张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