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江苏警官学院坚持用好公安教育这个大课堂,融入地方红色资源,积极打造忠诚教育“大思政课”,切实加强政治建警、政治建校,深入推进忠诚警魂教育,依托“忠诚铸魂”“忠诚培元”“忠诚砺剑”“忠诚塑形”四项工程,创新建设忠诚警魂教育实景基地、创新打造艺术思政实境课堂、创新开展“特色思政课进校园”实践活动,以“三个创意载体”为抓手扎实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积极建设立体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忠诚教育“大思政课”。

  善用忠诚教育资源,创设育警铸剑课堂

  一是深挖丰厚红色资源,打造忠诚教育“大思政课”实践课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忠诚血脉。深入挖掘红色故事、红色记忆、红色情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学院相继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等合作共建教学基地,共研省示范项目“江苏红色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创新建设忠诚警魂教育实景基地、创新打造艺术思政实境课堂、创新开展“特色思政课进校园”实践活动,聚焦打造红色主题“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

  二是整合公安优质思政资源,建设公安特色忠诚“金课”,培育忠诚意识,引导忠诚铸魂。依托校局合作、同城一体化建设平台,打造新生入学、实习见习、重大活动安保、毕业教育、新警培训等全链条忠诚警魂教育“大思政”育人格局。注重挖掘公安机关思政和党建优势,积极发挥公安英模榜样力量,创新开展公安英模与学警“面对面”、同上一堂“忠诚思政大课”“第一政委进课堂”“实战教官大讲堂”等系列活动;定期开展清明祭奠英烈等纪念活动,有效营造学习英模、崇尚英模、争当英模的良好风尚。

  三是用活网络数字红色资源,打造实景体验、虚拟仿真的忠诚思政课程,强化忠诚砺剑。学院先后建设党史学习教育网站、忠诚教育网站、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人民公安红色教育基地,开发上线《中国人民公安史》等课程,建成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打造人民公安红色文化云展厅、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云平台,有力推动全覆盖的思政课程网上教学,构建数字思政网络育人新模式。

  凝聚忠诚教育合力,共建育警铸剑体系

  一是英模鉴忠诚。聘请相关警种领导、实战骨干、英雄模范等担任“第一政委”、兼职教授,聘任实战教官,遴选实习警师,组织“铁军风采鉴忠诚”功模校友面对面主题教育,邀请公安系统功模开展专场报告,创新英模进课堂、实战教官讲主业、“第一政委”讲规范系列活动,定期举办“公安工作讲坛”“实战教官大讲堂”,共上“行走的思政课”。

  二是全员讲忠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带头讲忠诚警魂教育思政课,每学期开学为学生讲授“开学第一课”,将党委班子成员“听、评、议、讲”思政课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建立思政课教师与学生辅导员、学业导师多向联动机制,联合“银发丹心”宣讲团和“银发智库”等老干部、老教师,开展红色公安史、校史宣讲教育。

  三是实践育忠诚。协同校内共建,发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重要作用,推进忠诚教育“大思政课”建设。积极开展校外合作,与数十家红色场馆、十余家院校共同推动“校局合作”“校地联盟”“校校共建”。组建“红色教官团”深入警营社区、特殊学校开展“大手牵小手,警心向童心”“青春不烦恼,警囊有妙招”等活动,推进“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创新忠诚教育举措,提升育警铸剑实效

  一是大力推进忠诚教育“大思政课”教学载体创新。依托江苏红色教育场馆、公安实战教学联盟,陆续建成聚焦忠诚教育“大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研究中心、研学基地、网络中心、公安铁军研究中心等。2024年9月,建成全国公安系统首条“功模之路”,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人民公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获批省科普教育基地。

  二是有力推进聚焦忠诚教育“大思政课”红色艺术思政建设。原创话剧“警号重启”获评校园戏剧国家最高奖第九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策划承办“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庆祝第5个中国人民警察节警乐团主题演奏”,在公安部网站头条号推出、央视平台播放,宣传视频“《回响》——致敬苏警院75载岁月荣光”在各大媒体热传。还创立红色艺术思政实景课堂,《经典绘画中的党史》入选省高校美育大讲堂优课,入选国家文物局、教育部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广项目。

  三是有效提升育警铸剑实效,推进新时代公安队伍建设。通过忠诚教育“大思政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深刻理解警察职业的神圣使命与重要职责,增强对警察职业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和践行,强化职业认同与忠诚意识,提升公安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程婧 满炫 施展旦 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