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新时代的奋进征程中,女性劳动者以“柔肩担重任”的坚韧与智慧,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展现巾帼风采、凝聚奋进动能,江苏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联合新华网江苏频道近日共同推出“寻找最美的她 巾帼劳模工匠系列专访”活动,聚焦江苏省各行业一线女性劳模、工匠及先进工作者,讲述她们立足岗位、创新实干、追求卓越的奋斗故事。本期推出的专访文章——徐工传动 “她力量” 书写机械制造巾帼传奇。

  在工程机械制造领域,有这样一支“娘子军”—— 徐州徐工传动科技有限公司驱动桥工艺技术组,以62.5%的女性占比,在传统男性主导的机械制造舞台上绽放出别样光彩。作为团队核心成员,组长孙红梅与骨干队员张英华,用智慧与汗水诠释着新时代女性的坚韧与担当,在驱动桥工艺技术的“战场”上屡创佳绩。

  深耕细作:从“技术新兵”到“巾帼尖兵”

  孙红梅的职业生涯始于对机械设计的热爱。大学攻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她,毕业后便一头扎进徐工传动,从图纸设计到工艺落地,一干就是多年,“看着自己设计的工装夹具从图纸变成实物,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在主导策划的驱动桥高效能加工项目中,孙红梅亲手设计了桥壳、转向节等10多种自制件工装,通过工艺优化使产能提升1.8倍。

  张英华2008年加入徐工后,从基础项目起步,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工艺师,用“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人生信条书写着巾帼担当。2020年初,正在休产假的她,面对某传动系统开发任务,主动请缨与团队一同连续攻关近1个月。“我是团队的‘大姐’,必须顶上。”这份使命感让她克服困难,最终确保新产品工艺研发按时交付,用行动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柔肩担重任:女性特质赋能技术攻坚

  在驱动桥工艺技术组,5名女工程师用细腻与坚韧打破行业常规。“女性的细心、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正是工艺技术工作的核心优势。”孙红梅介绍,在某系列驱动桥研发中,她们将“地摊式装配”革新为“产线式装配”,凭借对每个工序的精准把控,实现“装配效率提升30%、内部配套率提升40%”的突破。团队成员平均每年承担20余种驱动桥产品工艺研发,在各种“卡脖子”难题中,以女性特有的耐心与敏锐,啃下一块块“硬骨头”。

  从图纸到产线,从传统装配到智能制造,徐工传动驱动桥工艺技术组的“娘子军”用行动书写新时代女性“不让须眉” 的奋斗诗篇,展现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巾帼担当”。(文静 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