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影院从单纯观影场所向复合型文化消费空间转变 ——
来电影院,看好吃好玩好
一方影厅,无限可能。如今,影院已经从单纯的观影场所变身城市文化客厅。记者“五一”假期探访发现,江苏多地推出了“跟着电影品美食”“跟着电影赏民乐”“跟着电影去旅游”等活动,通过“电影+”的跨界融合,撬动消费新活力。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5月4日15时11分,“五一档”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6亿元,其中《水饺皇后》位居首位,江苏不少影城应景推出了“看电影吃水饺”的活动。比如,星秩影城联合水饺店引流,观众看电影送水饺消费券,苏宁影院推出了免费赠送“湾仔码头水饺”的活动,打造从银幕到餐桌的全场景消费体验。
“跟着电影品美食”也在我省各地开展:连云港影院与餐饮店联动,在餐桌上扫码发放“电影消费券”,连云港市委宣传部电影管理处处长严高源表示,餐饮与影院客群存在天然重叠,比如年轻消费者、家庭客群,他们希望通过餐饮消费带动电影消费,将“电影消费券”精准地触达潜在观影人群。南京新街口国际影城、徐州中影东方影城金地商都店与商城内多家餐饮店合作——凡是到影城看电影的市民游客,可以凭票根享受餐饮优惠;在餐饮店就餐的顾客,也能凭餐饮票据享受电影票价折扣。
泰州将观影与当地非遗美食黄桥烧饼相结合,打造“观影+非遗体验”的联动活动,观众可以在影院试吃并购买黄桥烧饼。在泰州市委宣传部电影处科员李文轩看来,电影与在地文化的绑定,既强化了泰州本地观众的归属感,也为外地游客提供了特色记忆点,实现“影院赚人气、非遗得传承、观众享实惠”的三赢。
徐州在“五一”假期前,推出了“跟着电影赏民乐”的活动。4月27日,徐州绿地缤纷城影院迎来了一场“民乐表演”,江苏模特艺术学校学生自编情景剧《嗨!徐州!我们来了》带领观众“打卡徐州”,人们可以在二胡《赛马》的旋律中感受彭城的豪迈,在梆子戏《追光少年石西岩》中感受红色血脉的沸腾,在时尚表演《汉韵霓裳》中感受传统与时尚的碰撞。
记者获悉,该影院是徐州“电影+小剧场”的试点影院,剧场标准座位数312座。徐州市电影协会会长宋军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筹备“电影歌曲串烧”的音乐活动,希望通过传唱电影经典曲目的方式,唤起年轻人对电影的关注。在宋军看来,从观影场所到复合型文化消费的转变,是影院空间价值再定义的趋势,不但改变了影院严重依赖票房的现状,还可以多层次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让观众在同一空间获得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此外,还有不少城市将电影和旅游相结合,在南京中广&洛普LED电影公园,整个影院长廊被打造为一个“微型博物馆”,观众可以透过贝尔豪威尔8mm电影放映机、长江牌16mm移动式放映机、窄带胶片放映机等老物件,感受电影行业的技术飞跃。徐州金地商都中影影城和当地“网红”龟山景区跨界合作,将影院等候区转化为龟山景区的“文化展厅”,并推出了“影旅套票”,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沉浸式种草,引导“观影+旅游”的连贯消费。
“五一”假期,来苏州得月楼打卡就餐的游客排起了长队,其中不少年轻人是不久前看了“时光记忆”艺术电影展映中的《小小得月楼》特地寻过来的。《小小得月楼》是以苏州美食文化为背景的经典之作,通过草根青年的奋斗故事,重现了上世纪80年代“苏式生活”的烟火气。得月楼经理姚岚常常被慕名而来的客人拉着聊电影,这种互动形成了“二次创作”,使经典老电影在当代产生新的文化衍生价值。(周 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