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第十届太湖湾音乐节持续4天,以顶流阵容和全曲面连屏技术打造沉浸式舞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乐迷。其中近70%的乐迷来自省外,带动周边消费超6.5亿元,再次刷新全国音乐节的活力高度。

  从一场乐园庆典蝶变为全国音乐节“天花板”,太湖湾音乐节已成为常州城市转型的缩影——以音乐为媒,让“流量”变“留量”,以青春之名,谱写城市与乐迷的“双向奔赴”。

第十届太湖湾音乐节嗨翻“五一”

 从“乐园庆典”到“顶流IP”

  2019年,首届太湖湾音乐节在常州环球动漫嬉戏谷悄然诞生。彼时,它仅是景区周年庆的尝试,投入不足300万元,却意外点燃了长三角乐迷的热情。依托嬉戏谷的摩天轮与草坪舞台,音乐节以“游乐园+音乐”的独特模式,将摇滚、民谣与过山车的尖叫声交织,迅速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新奇体验”。

  转折始于2022年。第五届音乐节因恶劣天气被迫取消部分演出,主办方却在一个月后自掏腰包补办专场,“承诺必达”的担当让“暖心湾”之名响彻全国。此后,太湖湾音乐节一路高歌:第七届首创“平行双舞台+T台”设计,新增2000平方米观演区;第九届创下13.5万人次观演纪录,带动经济收入5.5亿元;第十届更以全曲面连屏技术打造“多维空间舞台”。

  7年间,太湖湾音乐节从“小众狂欢”成长为“现象级IP”:大麦平台“想看”人数突破80万人,票房蝉联全国榜首,甚至首次走出常州,在南京如意湖落地跨年音乐节,开票20分钟售罄。正如乐迷所言:“太湖湾的舞台,是青春与热爱的代名词。”

  城市与音乐同频共振

  音乐节的成功,依靠城市与乐迷的“双向成全”。2024年,常州就以超40亿元音乐经济规模蝉联全国票房冠军。

  此次音乐节,打出“十全十美”口号,以跨越式的硬件升级、包容性的国际视野,逐步向全球级别的音乐节迈进。主办方以“笨功夫”打磨服务细节:每日600辆免费接驳大巴穿梭苏锡常,1万余个停车位化解拥堵,女性专属美妆区、VR交通攻略、350个装配式厕位……雪堰镇政府还联合公安、消防、医疗等组建3500人保障团队,45分钟完成数万人疏散的“太湖湾速度”,让安全感与狂欢并存。

  音乐亦成为串联城市文旅的“金线”。乐迷白天漫步嬉戏谷,夜宿太湖畔民宿。据数据显示,超80%乐迷因一场演出开启“多日太湖湾微度假”,雪堰文旅的“诗意”与“烟火气”在此交融。

 “音乐+”的无限可能

  十届深耕,太湖湾音乐节早已超越演艺本身,成为撬动城市发展的“超级IP”。

  坐拥7.8公里太湖岸线,借太湖湾音乐节爆款流量为契机,雪堰镇设计“景区+乡村”微度假套餐,串联嬉戏谷、露营谷与田园采摘;全年60余场活动——龙舟赛、亲子跑、古风市集——让“悦享四季”品牌深入人心。音乐节期间,周边酒店预订量暴涨,乐涵度假酒店为客人定制常州梳篦伴手礼,街头锅贴与银丝面馆排起长队,农文旅产业链在音浪中延伸。

  更深远的是,音乐节为城市注入“青春基因”,太湖湾音乐节“含青量”成色尤其足。90后草根歌手在太湖湾舞台圆梦,野生演唱会点亮文化广场穹顶,Livehouse与音乐巴士成为年轻人社交新场景。

  十届并非终点,第十一届,十一见!太湖湾音乐节团队正探索“品牌×IP”联名定制、跨界策展等新业态,计划将“常州模式”复制至全国,以音乐节为支点,加速构建覆盖全域的音乐矩阵,让“太湖湾音乐节”品牌成为长三角文旅中轴的璀璨明珠。(苏舟 徐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