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经济是观察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五一”小长假,淮安市洪泽区旅游市场超级火爆,全区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90.14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102.66%,其中洪泽湖古堰、淮安方特、蒋坝等旅游景区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从千年古堰到潮玩夜宴,从螺蛳市集到超级烟花秀,洪泽以“文旅+”的创新融合,精准捕捉游客对“松弛感”与“沉浸式”的双重需求,成功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时空重构:文旅融合的创造性转化

  文化赋能是今年“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热潮的重要推动力。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文化和旅游融合成为突出亮点,越来越多游客不仅要看山、看水,更要参加一些文化艺术相关的体验活动。洪泽湖古堰景区以“轻量级改造”实现历史场景的当代激活,创造了文旅融合的典范样本。周桥大塘遗址公园通过“咖啡香里读历史”的沉浸式场景,将百年治水智慧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符号;“泥地闯关”项目以体验经济重构历史场域,让游客在肌体感知中完成文化解码;“孤独的树”现象级传播的背后,是文旅部门对情绪消费的精准把握——将历史遗迹转化为可参与、可传播的体验场景。通过“低干预、高感知”的改造策略,使历史遗存与当代审美形成完美共振,同时降低了游客的理解门槛,让游客找到了诗与远方的平衡。

  文化解码:在地资源的符号化重构

  蒋坝古镇的“螺蛳壳里做道场”,展现了洪泽对本土文化的创造性开发。从市井小吃到文化IP的跃升过程中,十味螺蛳构建起味觉谱系,老街茶寮与非遗工坊编织出消费场景,形成“味觉记忆——场景体验——文化认同”的价值链闭环。老子山镇的“百味江湖 潮玩夜宴”则将美食与音乐跨界融合,解构传统文旅的时空边界——夕阳垂钓与夜场蹦迪的时空折叠,非遗民乐与电子音乐的听觉碰撞,创造出“江湖美学”的立体体验场。这种反差叙事既保留了文化原真性,又构建了青年客群的社交货币,同时满足了家庭客群的亲子需求,形成全域覆盖的吸引力。

  系统创新:全域旅游的服务生态构建

  携程发布的《2025“五一”大数据预测报告》显示,“五一”假期县域市场旅游热度同比增长25%,增速高出高线城市11个百分点。面对激增的客流,“全要素响应”的服务体系亦功不可没。在空间维度,通过免费观光车串联“主城区——淮安方特——古堰景区——蒋坝景区”文旅矩阵,形成消费动线闭环;在时间维度,推出“湖光揽胜一日游”“湖韵悠享二日游”“观玩吃住三日游”的梯度产品组合,精准匹配差异需求;在服务维度,星级酒店高入住率背后,是湖鲜定制宴等配套服务的协同创新。数据显示,旅游星级酒店日出租率整体为77%,其中洪泽湖国际大酒店5月1日、2日出租率均超过90%,成功将“过路客”转化为“过夜客”,文旅消费的乘数效应显著。

  “五一”假期文旅市场的火爆,是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生动实践,是从“景观消费”向“情感消费”升级,从“单点突破”向“生态构建”演进的具体印证。未来,随着政策协同性优化、技术赋能深化、消费场景迭代,假日经济的“长尾效应”必将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吴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