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璀璨,
荣耀一中。
5月8日,
南京一中举行“南浦星”命名仪式。
浩瀚星河中,
一颗代表南京一中的
永久编号为530768的小行星,
从此镌刻下“南浦星”的名字,
这不仅是对学校
近百廿办学成就的至高褒奖,
更是全体一中人仰望星空、
追求卓越的精神象征!
编号530768
浩瀚宇宙从此有了“南浦星”
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性、永久性崇高荣誉。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单位都以这种方式铭记在星空之中,以表彰他们在科学研究、教育领域的杰出贡献。
“南浦星”中的“南”取自南京一中南校区所在地中山南路301号,“浦”则来自南京一中北校区所在地浦云路64号。“南浦星”的成功命名,是对学校一体化办学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学校科学教育卓越成果的肯定。
现场,南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陈勇,南京市政协教卫体(文化文史)委员会主任张生,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吴秀亮,南师附中校长朱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党委委员、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研究部主任赵海斌,南京一中党委书记居艳,教师代表方国权老师,学生代表吴俊枢共同点亮“南浦星”。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党委委员、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研究部主任赵海斌向学校颁发“南浦星”命名公报、命名证书,南京一中校长陈立其代表全体一中人接受了这份来自宇宙的礼物。
赵海斌主任详细介绍了“南浦星”的发现历程及轨道运行情况。
南浦星的轨道偏心率为0.253,轨道倾角为6.734度,轨道半长径为2.301天文单位,这就是说,南浦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2.33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3.49年。南浦星在轨道上以每日164万公里的高速奔腾前进,相当于每秒19.0公里的速度在绕日运行,由于距地球有数亿公里,因此从地面上看上去,南浦星在星空中显现出缓慢地移动。南浦星与地球的最远距离达5.81亿公里,最近时只有1.08亿公里。
小行星的观测研究对于揭示太阳系的演化,地球生命的起源,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和深空资源的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近年来对小行星的地面观测和空间探测得知,小行星大致可分为碳质、石质和金属质三种类型。南浦星究竟属于哪一类,还有待将来去探测和研究,今天我们对南浦星的发现与命名,是该天体的研究、探测和应用的新起点。
四颗南京一中系小行星
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跨越118载,南京一中始终秉承“求真”校训,勇担社会责任,培养了茅以升、饶子和等30多位两院及外籍院士,一大批在文化、教科、艺体领域的领军人物,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新时代以来,南京一中聚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形成以丘成桐少年班、江苏少年工程院、院士1课堂为中心的科学教育课程矩阵,厚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沃土,学校也成为南京市首家开展“一校两址”办学的中学。宇宙苍穹中,除了“南浦星”,还有“家祥星”“刘林星”“饶子和星”三颗校友小行星永恒闪耀。以“南浦星”为首的四颗南京一中系小行星,是全体一中人心中最闪亮的星。
南京一中党委书记居艳表示,“南浦星”的成功命名,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于南京一中办学发展成就,特别是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这颗编号为530768的独属于南京一中的小行星将永远提醒我们,教育既要脚踏实地深耕杏坛,更要仰望星空胸怀宇宙。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常进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为学校送上祝福。
“一直以来,南京一中扎根南京教育沃土,坚守教育初心,紧跟时代步伐,以创新卓越的科学教育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为国家战略下的人才发展注入蓬勃动力。南京一中的科学教育实践样本,为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我于两年前受聘南京一中‘崇文导师’,加入学校科学教育课程‘院士1课堂’,带领同学们探索宇宙奥秘,触摸天文脉搏。如今,浩瀚星空中拥有了一颗‘南浦星’,期待同学们能够在它的指引下逐梦前行,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南京一中的智慧与力量!”常进说。
上个世纪,
在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教育家竺可桢先生的指导下,
南京一中修建了
全国最早的中学气象站。
1985年,
学校修建全国第一个中学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原台长张钰哲为天文台
所在的教学楼
亲笔题写楼名“望星楼”,
希望崇文学子能够
在格物致知中叩问苍穹。
星空浩瀚,
激励着无数崇文学子
追寻科学梦想。
高一(7)班金雷同学
作为学生代表,
与大家分享她的“追星”体验。
金雷说,天文学,一门跨越千年的古老学科,关联众多领域。在学校的“望星会”社团课上,最难忘的无疑是登上顶楼的天文台,借助学校的远镜观测金星。当那颗炽热的星球出现真正出现在我眼前,喜悦与激动在心中爆发成无数细小的火花,足以照亮茫茫黑夜。望星会的活动,让我们在繁重的课业中不忘停下脚步,仰望星空。而如今,漫天繁星中有了独属于崇文学子“南浦星”。在我们怀揣理想的征途上,它必将成为那颗最亮的星,指引我们前行。
校友开讲
探索永无止境
命名仪式结束后,
南大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
南京一中1999届校友黎健
为崇文学子带来一场题为
《流浪行星入侵太阳系》的讲座。
除了小天体,在太阳系以外的星际空间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行星,它们不受任何恒星的引力束缚、飘荡在浩瀚无垠的银河系中,被称为“流浪行星”。
在太阳系长达45亿年的演化时间内,是否曾有流浪行星入侵?黎教授为同学们深度揭示了流浪行星在太阳系中留下的痕迹, 用深入浅出地解说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
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中,
南京一中将以“南浦星”为媒,
让该校崇文求真的精神
在宇宙中永恒闪耀。
全体一中人将以此为新的起点,
在教育的星辰大海中乘风破浪,
着力培养更多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