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随着媒体团走进天宁区红梅街道红动力新能源汽车服务舱,为期3天的“积金为民守初心,创新发展走在前——长三角媒体看常州住房公积金”新闻行动圆满落下帷幕。
18家主流媒体记者深入常州住房公积金服务窗口、企业园区、民生一线,以全媒体视角展现了“常州模式”如何让住房保障制度红利转化为百姓“安居幸福感”与城市发展“新动能”。
创新制度,率先破局自愿缴存范围
今年4月3日,常州进一步深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推出“补充住房公积金”等调整优化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的新政。通过“双轨缴存,分账管理”模式,将自愿缴存范围从灵活就业人员拓展至单位职工,允许单位职工通过自愿补缴实现“快贷”“多贷”和改善性“多次贷”。
截至4月底,全市购房贷款增幅明显,共办理公积金贷款1504笔,申请金额11.51亿元;共有864人办理补充公积金4730万元;新增租房提取效果显著,共办理了4.28万笔1.19亿元。
率先试点,拓宽制度覆盖新路径
曾几何时,灵活就业群体因传统公积金制度“单位代缴”的门槛,长期被排除在住房保障体系之外。
常州率先破局!早在2006年,常州就尝试让个体工商户等以个人身份自愿缴存住房公积金,支持更多群体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保障范畴,更大范围支持城乡居民租购住房。2021年又率先试点,成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全国首批6个试点城市之一。
截至2024年底,全市缴存住房公积金的灵活就业人员累计达18万人,缴存住房公积金60.45亿元,累计有4.3万人办理了住房公积金贷款201.11亿元,办理公积金贷款人数占缴存人数的24%,申请贷款金额为缴存金额的3.3倍。
全国首创,用公积金支持“青春留常”
2022年,常州在全国率先出台《常州市住房公积金支持在常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青春留常”实施办法》,对31所在常高校、职业院校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设立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的应届毕业生,给予“300元首次缴存补贴+2500元留常缴存补贴+20万元优惠贷款额度”的支持。
截至2024年末,共发放住房公积金首次缴存补贴30847名925万元;发放留常缴存补贴16895名4223.75万元;发放贷款113笔6882万元,为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节省利息支出约334万元。 此项创新举措2023年被住建部住房公积金监管司向全国推荐。
数字赋能,提升服务优化新引擎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业的当下,常州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住房公积金数字化转型。常州的经验做法多次在行业内专题交流,受到住建部住房公积金监管司的来函表扬。
2024年底,新一代智慧公积金核心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构建了3个中台、3类应用系统,支持1+3+N种服务渠道,可以同时服务社会公众、管理人员、柜面人员、监管部门、合作部门等5类用户,业务处理与办结效率明显提升。
近日,溧阳市溧城街道和古县街道两个住房公积金工作站正式成立,常州成为全国首批实现住房公积金工作站全市镇区(街道)全覆盖的城市。目前已初步形成5个分中心、62个工作站、444台自助机的服务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