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环境整治这场大考中,泰兴市黄桥镇永丰社区匠心独运,巧用“加减乘除”法,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弱项,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社区环境,通过以点带片、以片促面的方式,持续推动人居环境“提档升级”,书写出一份令人瞩目的环境整治答卷。

“加”强党建引领,让上下齐动更有“力度”

党员日巡,示范引领。依托“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架构,构建网格化“定人、定点、定岗、定责”的工作模式,成立党员日巡小组。目前,社区内已有20名党员参与到日巡工作中,每日佩戴党徽穿梭社区。他们细致检查环境卫生与设施状况,发现垃圾堆积、道路破损等问题40余处,顺手清理小广告、捡起垃圾10余袋。以行动为标杆,带动了周边近10余名居民关注并投身环境整治。

周议月谈,凝聚合力。每周,党员与社区工作人员聚首环境整治议事会,汇总日巡问题,共商解决方案。每月月谈,邀请居民代表,倾听意见建议,及时调整工作重点。自开展周议月谈以来,已累计召开议事会4次,解决各类环境整治难题4个,通过整合各方力量,有力推动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援法议事+三治融合”,促进共治。党建联姻“援法议事+三治融合”。遇环境整治法律难题或矛盾纠纷,党组织牵头,联合公安、法律顾问与居民代表开展援法议事,以法治思维化解问题。截至目前,已成功处理环境相关矛盾纠纷10起。同时,融合自治、法治、德治,引导居民自我管理,共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减”少卫生死角,让问题聚焦更有“精度”

地毯式排查,不留隐患。社区全员出动,包括党员、网格员、保洁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展开地毯式排查。逐楼、逐单元、逐角落,尤其是楼道杂物、地下室及绿化带隐蔽处。在最近一次全面排查中,共排查出问题10处,排查问题详细记录,建台账,明责任人、整改措施及时限,确保无遗漏。目前已完成整改10处,整改完成率达100%。

佤家文明存折,激励齐参与。推行佤家文明存折,居民参与卫生死角清理等环境整治行动可获积分,凭积分在“积分超市”“爱心商家”兑换生活用品。自推行以来,已有20户居民参与环境整治行动,累计获得积分8800分,成功兑换各类生活用品42件。此举激发居民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形成全民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有效减少卫生死角。

定期复查,巩固成果。卫生死角清理后,定期“回头看”。对照台账复查,防止问题反弹。对整改不力或复发问题重点督办,加大整改力度,今年以来,已开展复查行动3次,发现并整改复发问题5处,确保卫生死角彻底清除,社区环境常保整洁干净。

“乘”倍推动整治,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积分管理,激发动力。全面实施积分制,环境整治工作细化为积分指标,如垃圾分类、志愿活动、爱护设施等。居民获积分可兑奖励,还与荣誉、评优挂钩。积分制管理充分调动居民积极性,整治效果事半功倍,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局面。

多元参与,共建家园。动员物业公司、商铺、社会组织与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物业明确环境整治职责,商铺实行“门前四包”责任,社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居民成立监督小组。目前,已有1家物业公司、20家商铺、2个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中,各方携手,凝聚整治合力,让社区治理更具温度。

暖心服务,提升幸福。整治中关注居民需求,推出一系列暖心服务举措。为特殊群体上门清理已达5次;设置服务驿站4个,提供休息、饮水等服务60人次;开展环保讲座培训3场,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能力。这些暖心服务让居民感受整治实惠,提升幸福感和满意度。

“除”去陈规陋习,让人居环境更有“亮度”

红黑榜公示,树立新风。设立社区环境整治红黑榜,表彰突出居民、家庭与单位,曝光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红黑榜公示以来,共表彰先进5人次,曝光不文明行为4起。通过对比与舆论压力,引导居民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树立文明新风尚。

常态宣教,增强意识。开展多样环保宣教活动,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微信服务群等阵地,发布环保宣传内容20余次;组织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活动5场,在寓教于乐中增强居民意识;推进“小手拉大手”活动3次,影响学生10名,带动家庭10户扩大教育影响,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应。

文化活动,促进转变。挖掘社区文化资源,举办文明社区主题文化节2次,展示整治成果与居民风采。开展 “美丽家园”“文明家庭”“十佳最美商户”等特色评比活动2次,参与家庭和商户达20户。这一系列举措,成功引导居民从“看”到“干”,从“干”到“赶”,从“赶”到“超”,由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的行动者。

永丰社区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社区环境整治成效显著,面貌焕然一新,居民幸福指数攀升。下一步,社区将深化完善该工作法,持续探索创新,让辖区从“外在美”迈向“内涵美”,以“绣花功夫”奋力绘就生态宜居、和谐共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