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拓学生科学视野,提升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5月13日下午,江苏省射阳中学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常进为高一高二学生作《空间探测暗物质粒子》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该校党委书记徐长中主持。
徐长中书记首先代表学校对常进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同学们隆重介绍了常院士,他希望同学们能借助这次难得的讲座机会深入思考、积极提问,从常院士的学术见解和科研经历中汲取智慧,开拓视野,激发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院士介绍
常进,江苏泰兴人,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历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2011年,作为首席科学家提出并领导实施了“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项目,实现了我国天文卫星零的突破。率领团队为神舟二号、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成功研制伽玛射线谱仪,在浩瀚星河中书写了中国人的科学传奇。曾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多项奖励荣誉。
常院士的讲座第一部分主要围绕“暗物质的发现、为什么要探测暗物质、如何探测暗物质”三个方面展开,他深入浅出地讲解星系旋转曲线的测量、引力透镜效应、暗物质粒子的性质,说明了暗物质、暗能量研究的科学意义,并介绍了通过高能粒子碰撞模拟宇宙大爆炸的加速器探测、地下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以及空间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相互碰撞后产生的可见粒子三种探测路径。
讲座第二部分,常院士分享了自己带领团队研制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勇攀科学高峰的心路历程和“悟空号”最新科学结果。“‘悟空号’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平均1秒就能‘捕捉’60个高能粒子,可以对GeV到数十TeV量级之间的电子、伽马射线等宇宙线粒子进行测量,迄今正常工作9年多,各项性能指标依然良好。” 常进院士自豪地说道。常院士以渊博的学识、生动的语言,带领同学们遨游浩瀚宇宙、叩问科学真理,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悟空号”卫星背后凝聚的智慧与汗水,深入体会到中国科学家“敢上九天揽月”的探索精神。
现场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暗物质研究的发展前景如何?大学的哪些专业和暗物质相关?您是如何保持对探索未知事业的热爱的?常院士耐心地对同学的提问一一回答,他寄语省射中的同学们要脚踏实地将每件小事做好,不要好高骛远,培养多方面的爱好,保持好奇心。现场互动气氛热烈,同学们深受鼓舞,收获满满。
讲座结束后,常进院士还与该校对天文学充满热情的优秀学生代表共同探讨一些专业领域的知识。
在徐长中书记的陪同下,常进院士及同行同事们一起参观了江苏省射阳中学校史馆、周克玉将军馆、陆汉成气象馆、骆飞摄影馆、葛军艺术馆等特色场馆,感受该校的办学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最后,常院士在学校校史馆留言簿上欣然写下“祝射阳中学越办越好”的字样。
天文学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是推动自然科学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对其他门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通过本次讲座,江苏省射阳中学师生们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感受到了顶尖科学家的风采和魅力,更激发了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追求卓越的意志。学校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