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国运河之都。城市因运而兴,因运而盛。5月15日,演员胡军与主持人陈怡走进位于淮安的今世缘酒业,探秘“运河酒韵”的前世今生,见证新质生产力重塑传统酿造的“基因密码”。

  大运河在淮安境内绵延68公里,如同淮安的母亲河,滋养着这片土地。此次探访从运河上的一艘画舫游船上启程,大运河研究学者荀德麟与胡军和陈怡共话运河情缘。

  酒文化与运河文化在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荀德麟介绍,明清时期的淮安,成为全国漕运指挥、漕粮转输等“五大中心”,淮河流域还是重要的粮食产区,从而催生了酿酒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兴旺。

  下船上岸,探访组来到酒香味醇厚的今世缘北厂区——高沟酒非遗保护区。在这里,1400多口老窖池依旧在发挥作用,其中300年以上的就有53口。今世缘酒业副总监兼酿酒中心主任金绍武向探访组介绍:“今世缘酒业的前身是1944年靠着500元党费建立的金庄酒厂,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高沟酒厂。”

  酿酒作为一个极度依赖工人经验和感官的高强度工作,不可避免存在标准化程度不足等缺陷。在今世缘酒业智能化酿酒十二车间,今世缘酒业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吴建峰给出了破解答案。

  吴建峰介绍,2015年首套装甑机器人生产线在今世缘酒业投产,将智能化与传统工艺完美融合,实现了原料输送、酿造管控、数据采集、性能分析及物料管理等全过程自动化管理,破解了传统酿造标准化程度不足问题,确保了每一瓶酒都品质如一。

  智能酿造代替传统人工,工匠精神如何延续?面对探访组的提问,吴建峰表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和传统工匠精神一脉相承,都讲究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在人工智能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制造行业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就要敢于对标最强,敢于做全球的领跑者,在效率、品质、创新方面做到全面领先。

  “不是好酒不入陶坛。”智能车间和储酒区通过管道进行连接。在今世缘酒业储酒区白金酒库,今世缘酒业总监兼质量管理部经理、勾储中心主任孙莹表示,目前,最好的基酒储存容器便是陶坛。“陶土在超高温的烧制下会形成一种特殊的微孔网状结构,这种结构会使酒的香气更加细腻幽雅,酒体更加绵甜和醇厚。”目前,公司已建成投入15万只陶坛,并规划在10年内将建成60万只的陶坛规模。

  在探访过程中,大家发现,今世缘酒业的智能制造不仅体现在酿酒环节,更贯穿窖池选取、原料把关、蒸煮、装甑、出酒到最终推向市场全流程。在今世缘酒业包装中心,该中心主任朱延闯介绍,车间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分为三层,分别为酒瓶密集库(四向车密集瓶库)、包装生产线、包材预处理生产线。包装中心配置的全自动生产线使主导产品生产效率提升了3到4倍。

  今世缘的“向新密码”不仅体现在酿造工艺的创新升级,大胆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也同样支撑着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在今世缘酒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顾祥悦看来,人力资源不是成本而是生产力,是企业的核心资源。“目前公司‘90后’员工超过2000人。我们尽力为年轻人打造公平、公正的成长环境,营造好的创新环境,使每个优秀青年人才都能够脱颖而出,更好地助力企业发展。”顾祥悦说。

  谈及未来,顾祥悦表示,白酒行业的市场竞争更多程度上是品牌竞争,而品牌竞争力必须建立在产品品质的基础上,他希望今世缘酒业所生产的每一瓶酒中的基酒都达到10年以上存储。“随着传统酿造向智能酿造的转变,到今年底,今世缘酒业的产能将突破8万吨,我们走向全国化的底气更足了。”(缘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