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街道举办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暨“情暖江苏 爱心助餐”活动启动仪式。江苏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戚锡生、鼓楼区慈善总会副会长朱赫、宁海路街道工委书记周新萍、江苏省慈善总会项目管理部主任马捷、鼓楼区残联副理事长李治武以及宁海路街道各社区残联专干、残联社工、残疾人代表、爱心单位代表50余人参加活动。

宁海路街道工委书记周新萍现场致辞,向残疾人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她表示,宁海路街道始终将助残事业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党建引领、政策保障、社会协同,构建了“基础+特色”的多元化助残服务体系。在省慈善总会的倾力支持下,“情暖江苏 爱心助餐”项目落地宁海路街道一年来,已累计惠及特殊困难残疾人2099人次。街道精准施策,针对不同残疾人的需求,细化服务内容,既送餐上门,也送政策、送关怀,通过持续服务,帮助残疾人朋友增强信心、提升能力,让自立自强的精神在关爱中生长。下一步,街道将进一步完善助残政策体系,优化街道服务供给,继续与省慈善总会、区慈善总会、区残联紧密协作,在资源整合、项目创新上持续发力,并呼吁更多爱心企业、公益组织、志愿者加入助残行列,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公益生态。

方钰是北京西路社区居委会主任,也是宁海路街道助残助餐网格员。她说:“一年的送餐服务下来,风里去、雨里来,虽有无数的酸甜苦辣,更多却是责任和温暖。面对群众的感谢和笑脸,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送餐过程中,网格员也时刻关注残疾人家庭的消防安全和生活信心,修一修插座、排查一下线路,或是聊几句家常……都让他们的工作变得更有意义。方钰动情地说:“陈阿姨本是残疾人家庭成员,自从母亲接受助餐服务后,她主动报名担任楼栋长,从受助者变成助人者,这让我特别骄傲。”

每一份助餐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故事与期盼。家住康藏路社区童家山2号的一名残疾人代表说:“每天的用餐看似简单,却是一件困扰我许久的难题。自己做饭,身体条件不允许,过程艰难且充满危险;点外卖,长期下来经济压力重,而且难以保证营养和健康。爱心助餐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而是充满勇气和希望。”

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戚锡生、鼓楼区慈善总会副会长朱赫、宁海路街道工委书记周新萍、鼓楼区残联副理事长李治武共同向受助对象代表发放助餐礼包。

“近年来,省慈善总会与宁海路街道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双方在支部结对共建、慈善活动开展等方面,形成了高效协作机制。”戚锡生副会长表示,“情暖江苏 爱心助餐”项目是在宁海路街道为残疾人提供暖心帮扶的又一个务实举措,着力为残疾人解决“做饭愁、吃饭难”的痛点难点。

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戚锡生呼吁:“希望社会各界不断弘扬崇德向善的传统美德,继续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参与助残活动,携手残疾群众共享美好生活。”

涓流汇海,众木成林。当天,宁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宁康驿站的中医团队为残疾人家庭带来专业的健康关怀,江苏紫金律师事务所的法律工作者也提供了贴心的法律服务。与此同时,鼓馨阳光家园——宁海路街道残疾人之家的学员们义卖亲手制作的手工产品,随园糕团、司晓春非遗绳结的爱心团队也参与到爱心义卖的行列中来,善款将全部用于慈善捐赠。

大爱无声,润物无形。宁海路街道将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助残事业作为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汇聚更多社会资源,让慈善成为行动自觉和文化自觉,书写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