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公布了“文明桥梁计划——文物出境展览精品项目”名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申报的“世界记忆 和平愿景——南京大屠杀史实展”海外展入选。
据悉,该展览将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10周年,弘扬正确二战史观,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呼吁人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近年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先后在法国、捷克、白俄罗斯、丹麦、西班牙、匈牙利等国办展,通过南京大屠杀的“世界记忆”展望命运与共的“和平愿景”。
纪念馆坚持“一国一策”“一群一策”的办展理念,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逻辑为线,结合展出国的特点,从历史背景、相似遭遇、人道精神、战后纪念等共同话题上寻找交汇点,增加交集点,使每一场外展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让观众感到展览“与我有关”。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海外展览重在运用第三方档案文献拉近与国际观众的情感距离,精选受害方、加害方、第三方的大量史料,相互印证,注重运用第三方国家的教授、医生、记者、外交官、传教士等人的日记、书信、文件、照片以及影像等资料,用史实发言。
纪念馆还让馆藏的文献史料“出海”,例如南京市民关于家人被害和财产损失的呈文、英国记者田伯烈编辑的世界上第一本公开出版的南京大屠杀书籍、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的死刑判决书等,让世界记忆遗产走近更多国际人群。
同时,展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作为重点内容之一,并与国际上的二战纪念活动联系起来,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具有拯救人类文明的重大意义。
为了加深人们对和平的理解,海外展览着重体现“紫金草”这一和平符号,以紫金草的故事表达和平理念,使众多国际观众实现从受教育者到国际传播者的转变,他们以外传外的故事成为展览的一大亮点。每到一地,展览都吸引着举办地的国家通讯社、国家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采访报道。
据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坚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主线,突出“记忆”与“和平”两大关键词,推动“世界记忆 和平愿景”系列海外展览走进更多国家和地区,使展览成为促进中外民心相通的桥梁。(徐红霞 李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