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当天上午,“记忆·未来——2025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教育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纪念馆运用AI技术赋能历史,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

“亲爱的辛德贝格先生,今天的南京城,每一寸土地都在呼吸着您曾为之奋战的和平。您或许从未想过回报,但这座城市已把您的名字织进记忆的经纬……”活动现场,纪念馆用AI写了一封给国际友人贝恩哈尔·辛德贝格的信,这也是纪念馆通过AI向当年救助难民的国际人士的“深情告白”。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童年被战争碾碎,只留下如今的苍老面庞,通过技术赋能,纪念馆还原了他们的“年少模样”……一系列AI技术的运用,既让观众体验到新技术的神奇,也拉近了历史与观众的距离,让历史可亲可感。

纪念馆工作人员还向观众们分发了“和平明信片”,邀请大家围绕“记忆与未来”,写一封信给2035年的自己。大家将明信片投入“和平记忆箱”,约定2035年开启。

观众将明信片投入“和平记忆箱”中

来自埃及的法易说:“纪念馆运用最新的AI技术修复历史记忆,特别是复原了年迈的幸存者的童年照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如果没有战争,他们本该拥有美好的童年。参加今天的活动,让我记住了1937年在这座城市发生的灾难,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李安琪 徐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