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5月22日,“家国情怀视域下的朱子文化传承与创新”主题研讨会在江苏省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山东、浙江、安徽、福建、广东等省市,以及江苏省内南京、无锡、常州、镇江、徐州、宿迁、扬州等地的百余位朱子文化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厚植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中华文化促进会驻会副主席王进、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扬兵、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朱钢权等领导出席会议。会上,成立江苏朱子文化研究教授工作站,启动《江苏朱氏英烈传》图书编纂工作。

常州大学朱成山教授作作主旨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朱杰人教授作主旨报告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朱成山教授,以《家国情怀视域下的江苏朱氏文化传承与创新》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跨越时空和富有永恒魅力的思想精髓,已深深融入全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成为增强全体中华儿女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当下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杰人以《从“两个结合”的视角看朱子与朱子学》为题,深入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他表示,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朱子作为传统儒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文化资源,应当从中汲取营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福建省南平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春水,则指出朱子文化犹如生生不息的活水源头,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与经世致用的实践品格,始终与不同时代的思想相激荡。江苏省镇江市朱熹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朱兴元以《朱子家国情怀思想的当代价值》为题,阐述了朱子文化作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为解决难题提供有益的启迪。

参与《江苏朱氏英烈传》图书编纂启动仪式的专家代表

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叶扬兵为“江苏朱子文化研究教授工作站”的教授授牌

  会上,“江苏朱子文化研究教授工作站”成立,来自常州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博物总馆等高校和单位的11位教授将专门负责《江苏朱氏英烈传》图书的编纂工作。据了解,全省13个城市烈士陵园中朱姓的革命烈士数量近千名。此次启动《江苏朱氏英烈传》丛书编纂工作,是以文字为舟,承载朱氏革命先烈的精神风骨,让后世子孙铭记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作出的奉献。

与会人员齐聚南京雨花台纪念碑前,向革命英烈献花。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共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文化繁荣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刘凡 朱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