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大载重无人机在淮安清江浦黄码港产业园的智慧物流港保供商品储备库稳稳升起,向着停泊在黄码港作业区的鲁济宁货6066货船飞去,几分钟后,一箱饮用水、一包大米、一套日用品被缓缓投放到甲板上,无人机迅速返航,准备执行下一次任务。船东赵磊说:“平时船只靠岸的时候,时间比较紧张,我们上岸采购生活用品也不方便,现在有无人机给我们配送,方便又快捷,对于船民来说真的是太友好了。”
“此次配送的直线距离约2公里,短短5分钟左右,无人机便顺利完成配送工作。”淮安大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如伟介绍,相比传统的车辆运输、船舶配送模式,无人机配送通过“点对点”的快速运输,省去了靠岸、离泊等复杂环节,操作简便、效率更高,这一创新模式为航行船舶提供更加经济、方便的服务选择。
近几年,随着低空经济持续火热,无人机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这也为港口相关服务发展带来更多可能。为加快建设“双中心”,黄码港产业园以数字化为框架,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创新应用,使物流供给方和需求方实现信息共享与智能匹配,从生产线到仓储物流、无人港机、远程操控、智慧航运、集装箱多式联运等多类型作业环境进一步提速增效,极大提升内河港口及其相关产业生产区、仓储区、物流园区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全力打造安全、绿色、智能的现代化内河港口。
“我们引入的无人机技术在供应链配送环节展现出显著优势,其高效性打破了传统配送受地形限制的瓶颈,配送时效提升幅度超60%。以过往在复杂地形区域的配送任务为例,人工配送需耗费数小时,如今无人机配送的时长大幅缩减,大大加快了物资流转速度。”徐如伟说,在成本控制方面,无人机无需支付高昂的人力费用,且维护成本相对较低,相较人工成本整体降低约30%。同时,无人机配送全程采用数字化监控,安全性更高,还减少碳排放,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
“这台大载重长续航无人机最大的承载重量40公斤,最大配速为15米/秒,综合续航能力可达40分钟以上,能够完成园区周边10公里范围内的配送任务。”大成供应链无人机飞手袁梓皓说,目前无人机已开展配送服务超过200单,累计配送里程约500公里。“除了在远程配送方面持续发力,我们也在深入研究、探索更多场景应用,努力为园区解锁更多的无人机‘外卖’服务。”袁梓皓介绍,他们还利用无人机为园区的企业开展安全巡查、项目建设数据勘测等服务,同时积极与本地大型商超洽谈生鲜、应急物资配送合作,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新鲜食材的即时需求。
为确保无人机配送作业的安全、高效、精准,该公司制定并落实标准化配送流程,从订单接收、货物装载、无人机起飞、飞行监管到货物送达,每个环节都有明确规范与操作标准,并运用先进的监控系统,能够实时掌握无人机飞行状态,保障配送安全。同时,公司与中国移动淮安分公司、江苏长江汇科技有限公司、淮安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苏北航务管理处、淮阴工学院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从提供通信保障、协助开发无人机物流系统、智能安防、信息共享等方面协同发力,共同推动无人机物流体系的高标准建设,为加速打造“百亿级产业、百万吨仓储、百亿级物流”的黄码港产业园贡献更多力量。(蒋童 吴骊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