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那片经过精心复垦的土地上,江阴法院执行局法官蒋磊君轻揉着略显疲惫的膝盖,目光所及之处,尽是生机勃勃的绿意。身旁的工作人员不禁感慨:“原本以为会面临重重阻碍,没想到你竟能如此温暖人心。”

  回想起几个月前第一次踏足此地的情景,蒋磊君思绪万千:那时,这里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彩钢棚摇摇欲坠,与眼前的景象判若两地。

  蒋磊君所说的这片占地69亩的土地,隶属于江阴市华士镇某村委会。早在2014年,村委会将这片土地租给了刑满释放的老贡,租期两年,租金共计6.9万元,约定用途为农业种植和养殖。然而,租期届满后,老贡不仅继续占用土地,还擅自搭建违章建筑,堆放废弃物,导致土地状况恶化,引发了村民的强烈不满和投诉。

  村委会无奈之下,只得自行处理废弃物,并支付了3万余元的清理费用。随后,村委会就此事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作出了判决,确认村委会与老贡的土地租赁合同自2018年8月15日起解除;老贡需在判决生效后的60日内搬离并归还土地;老贡需在判决生效后的10日内支付拖欠的土地租金212520元,并承担自2018年5月16日起至实际搬离之日的占有使用费,按每年20700元计算;老贡还需在判决生效后的10日内支付垃圾清理费30270元。

  然而,判决生效后,老贡反应激烈,执行过程一度受阻。

  时间流转至2024年5月,为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自然资源部对此案进行了督办,并要求属地政府在2025年2月13日前拆除违章建筑,恢复耕地原状。

  于是,案件的执行重任落在了蒋磊君的肩上,他与老贡之间长达七个月的“拉锯战”就此拉开序幕。

  初次见面时,老贡对蒋磊君充满戒备。“蒋法官,你们法院是不是就盯着我这种有前科的人?”他质问道。

  蒋磊君能理解老贡的戒备心理,但手中这沓卷宗,着实像块滚烫的山芋。卷宗里,村民们密密麻麻的举报投诉触目惊心;大片被严重破坏的耕地宛如大地溃烂的伤口;安全隐患清单上,危房、塌陷区被红笔重重圈画;而舆情分析报告里,老贡多次放出对抗执行的狠话,更是字字透着火药味。

  在接下来的5个月里,蒋磊君频繁地造访老贡家。有时与助理两人前往,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与他逐条分析拒不执行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有时则联合属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同上门,就租金清偿、违建拆除补偿等事宜进行深入磋商。

  不厌其烦,春风化雨,再硬的钢铁也会变成绕指柔。“蒋法官,您先喝杯热水暖暖身子。”第五次登门时,老贡突然直起腰,主动为蒋磊君倒上了热水。

  元宵节那天,蒋磊君第六次来到老贡家,提着牛奶、饼干等年货。老贡深受感动:“蒋法官,您没有因为我是刑满释放人员而对我有偏见……”之后,他们围坐在取暖器旁,聊了整整3个小时。从法律后果谈到现实出路,从耕地保护的意义聊到孩子的未来。谈话中,老贡的态度逐渐软化:“我服刑那些年,最对不起的就是孩子……”

  蒋磊君再次拿出和解协议文本,与老贡逐项确认。他沉默片刻后,抬起头说:“蒋法官,你六次上门协调工作、释法明理,我对你心服口服。我儿子和承租户的搬离工作我来负责,一定会全力配合。”说完,他郑重地签下了名字,并当天就组织家人和承租户完成了搬离。

  初春时节,江阴法院会同属地政府、公安、综合执法局等部门展开了联合行动。8小时的拆除和复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回程途中,手机震动,是老贡发来的短信:“蒋法官,等我新承包的苗木长高了,一定要请您来看看。”后视镜中,金色的余晖正洒在新翻的田垄上。蒋磊君知道,这场长达七年的土地救赎之旅,终于迎来了重获新生的时刻。(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