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这个防渗渠年久失修,电管站抽了几天水有的地块还是焦干焦干的,耽误农事还浪费水。”正在田里忙碌的连云港市灌南县三口镇康度村王大爷说,“现在好了,麦收前镇里找来施工队,趁着天气晴朗时赶工修好了防渗渠,解决了麦收后水稻田的用水需求。”
王大爷说的是涉及该镇康度、尧河、三合等村出现的用于输送灌溉水源的水泥防渗渠出现裂缝、破损、缺失等问题。今年年初,灌南县三口镇要求驻镇的各级人大代表深入企业、村(社区),在为群众解难帮困、企业生产发展、乡村社区治理相关工作中了解情况、听取反映的困难问题。并且将这些问题困难集中梳理汇报党委、政府后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向各部门单位下派印有具体位置、具体事项名称和具体要求的民情“传改单”,督促部门负责人全力整改落实。
有了这张民情“传改单”,解决群众困难问题速度快、收效明显,村民们心里就有了积极主动跟人大代表“掏心窝”的底气。他们除了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还通过电话、微信、QQ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六支渠路南北3公里,沿途有三口、汪圩、前圩等村,是这几个村的通行主干道,原来路两旁架设的部分路段路灯被大风吹刮损坏,影响村民晚间安全出行,他们就微信联系人大代表,将相关情况以图片形式发送到手机微信。代表们将这些内容制成“传改单”,当即下发给镇农路管理部门,要求限时整改到位。
在该镇乡镇振兴产业园,人大代表经过走访调研后发现,部分企业存在用工缺口,严重影响了全镇的高质发展。代表们就这个专题走访群众,详细了解相关问题。向人社、工业办和相关企业下达民情“传改单”,并且明确要求要从职工的劳保福利和依法维护职工权益等方面进行整改。同时通过微信群、抖音等媒介加大企业用工宣传广度。针对大中专生、返乡人员等精准群体,他们主动上门宣讲阐述全镇高质发展的趋势,企业发展的前景,员工努力奋斗美好的未来。打消了群众的顾虑,重树了企业发展信心,增强了人大代表为人民代言、为人民谋利、为人民服务的实效。
一张民情“传改单”从全镇的生产发展到群众的衣食住行,支持代表在各个领域直面社会关切,敢于动真碰硬。但是如何做到“有地方说、说有人听、听有反馈”,最关键的核心在于发现和收集的问题如何得到更好解决?该镇针对“传改单”下达执行力不足的短板,定期要求相关的承办班站所等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并向代表反馈。同时坚持镇人大主席团牵头督办、承办单位“一件一人”的问题整改落实机制。让群众切身体会到人大代表“找得到”“叫得动”,群众反映的问题“抓得实”“办得好”。(周海波 曹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