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研学之旅在徐州圆满落幕。20名8至14岁的本地少年,在为期五天四夜的“杰出少年·盛荟非遗”夏令营中,于徐州汉王镇紫山艺术村的徐杰非遗艺术馆及周边,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亲手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脉络,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薄雾缭绕的清晨,身着汉服的少年们迎着朝阳晨跑,开启每日的非遗探索。本次夏令营由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杰领衔的专业团队精心策划,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融入到此次丰富的研学行程。开营首日,孩子们便在艺术馆内沉浸在汉服礼仪的典雅与茶艺的清香中。随后,灵巧的剪刀在红纸上游走,剪出万千气象;浸润着桐香的油纸伞在手中逐渐成型,课本上的非遗知识跃然指尖。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甜蜜的糖画在铜勺流转间凝固成趣,五彩的衍纸在指尖卷曲绽放诗意。少年们在艺术馆及周边的活动场地,体验了蓝靛生花的蜡染奥秘,亲手串起颗颗晶莹的珠粒制作红军挎包,更在经纬交织中学习传统竹编,编织出精巧的中式花篮。每一项在手工艺教室完成的体验都凝结着匠心传承,徐杰非遗艺术馆将香包、竹编、串珠等十余项非遗技艺化繁为简,引导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理解背后的智慧。“原来竹编要经过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才能成型!”学员举着亲手完成的花篮,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艺术馆的手工艺教室里,孩子们专注地将细长纸条卷成一个个“零件”,拼贴出精美的衍纸画;馆内外合适的场地上,孩子们制作醒狮花饽饽与DIY新疆切糕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晚间,在营地安排的露天电影和趣味破冰游戏不仅带来放松,更促进了团队协作与文化认知的融合。五天四夜的沉浸学习后,结营仪式上,散发着麦香的花饽饽和琳琅满目的作品展,成为孩子们在此次研学成果的生动见证,也标志着他们从单纯技艺体验向更深层次文化认同的升华。
“让孩子在体验中传承文化根脉。”徐杰在活动中表示,徐杰非遗艺术馆作为重要的非遗传播窗口,将持续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从课本中来,到生活中去”。随团摄影师捕捉的数百个精彩瞬间,通过家长群实时传递,让场外的家长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当一张张结业证书递到孩子们手中,一颗颗热爱非遗、传承文化的种子,已借由此次五天四夜的亲身实践,悄然播撒进少年们的心田,静待生根发芽。(商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