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7月4日电(记者邓华宁)江苏淮安援疆工作组针对新疆兵团七师职工冬季缺少活动场所、优质医疗服务供给不足,以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遇瓶颈等问题,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援建基础设施,同时对接江苏优质资源,引进专业团队培训当地人才。通过软硬实力的提升,难题被逐个解决。
兴建室内活动场所让群众冬季能健身

盛夏时节,距离新疆奎屯市半个多小时的第七师一二九团“百花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项目”和“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的工地上,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这两个项目分别投入援疆资金530万元和500万元,今年4月开工,计划今年8月底之前完工。
“我们这里的冬季漫长而寒冷,气温低至零下三、四十度,许多职工在长达半年的冬季无处可去,只能待在家里。”百花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克昌介绍,这个社区常住居民有4000多人,是一二九团最大的社区。长期以来,社区不仅缺少公共体育设施,甚至连像样的党群服务中心也没有。淮安援疆工作组得知这个情况后,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列为援疆重点民生项目,经过与社区干部商讨,决定突出“民用为主、行政为辅”的设计理念,在服务中心15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建造室内篮球馆、乒乓球室、舞蹈室、文化活动室等多个公共空间,压缩行政办公空间仅占很小一部分。服务中心自4月启动建设以来,“进度条”拉满。
“中心今年底将投入使用,以后居民办事‘只进一扇门’,还能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刘克昌说。
在一二九团九连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记者现场看到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道路硬化、绿化种植和健身场地施工。该项目涵盖道路改造、路灯安装、儿童活动区建设等内容,建成后将彻底改变连队基础设施老旧的面貌,为职工群众提供集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高品质公共空间。
“以后我们夏天在公园散步有路灯,有体育器材,还有喷雾器湿润空气,孩子玩耍有了安全场地;冬天到社区服务中心跳舞唱歌下棋,大人小孩都开心。咱们连队和社区今后就像城里一样漂亮!”九连职工王大姐高兴的说。
培育本地电商团队 引进先进酿酒工艺

投资1850万元建造的形似巨轮起航的总部大楼、正在建设的全自动化智能酿酒生产车间、具有私人订制和投资升值功能的酒庄……,作为一二九团团场经济支柱的农业龙头企业国营五五酒业公司,这两年得到淮安援建小组提供的全方位升级支持。
“我们公司以前卖酒就是靠传统的广告宣传,根本没有先进的经营理念,不知道要建立电商物流体系。”五五酒业董事长陈炜介绍,因为缺少人才、观念陈旧,公司的酒产品市场占有率徘徊不前。淮安援疆工作组从转变经营理念、培养电商人才、引进先进生产线等方面给予公司大力扶持。
首先,淮安工作组请来了江苏今世缘酒业的整个电商团队,还柔性引进江苏省工匠、电商专家董培能赴129团挂职,做大做强“兵团优选”电商品牌,通过开办培训、组团直播、“云仓”运营的模式,解决七师电商人才不足、物流落后等问题,为七师好物出疆探索出一条轻快的电商发展之路。“现在公司有10多个直播间和一批直播员。以前公司电商销售额可以忽略不计,现在年电商销售上千万元,每天销售不少于2万元。”陈炜说。
其次,推进五五酒业智能化酿酒车间建设。淮安工作组借助江南大学国内生物工程领域顶尖的科研资源优势,投入1138万元援疆资金,通过设备升级和3A级景区改造,推动传统酿酒业向智能化、文旅融合转型。精准帮扶下,五五酒业近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年,五五酒业销售收入突破2800万元,较2022年增长55.6%,利润增幅达57.1%,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方便群众就近获得优质医疗服务

“手术快半年了,我恢复的挺好,肚子不疼,晚上睡觉安稳,吃饭也香,非常感谢许大夫。”正在七师医院消化科复检的一位老大爷感激地对记者说。他口中的许大夫就是援疆医生、新疆第七师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许莹。
作为消化科专家,许莹去年来到七师医院后,发现该院胃肠镜手术水平较低,消化科医生几乎做不了胃肠镜四级手术。她与两名本地医生结对子,手把手教他们做胃肠镜手术。今年上半年,消化内科平均每个月要做10多例胃肠镜手术,而以往每年只能做三、四十例这类手术。许多以前因为无法手术而转院去乌鲁木齐、石河子就医的患者,现在不用出远门就能得到高水平医治。
七师医院党委书记陈文权表示,近几年来,淮安市卫生健康委按照“坚持标准、按需选派、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总体要求,先后选派几十名淮安专家援建七师医院,援疆专家在相关科室开展医疗、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余项,多项新技术填补了地区空白,极大提升了七师医院诊疗服务水平及影响力,为七师医疗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医院软实力的建设,硬件方面也得到淮安援疆工作组全方位支持。去年8月,淮安援疆资金投入7100多万元建成七师综合楼,该楼总建筑面积15300平方米,包含地上九层和地下一层。地上部分设有急诊诊室、急救救援调度中心、抢救大厅、急诊手术室、急诊综合病房、留观室、输血科、体检中心、药房和导管室。此外,还设有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和急救教育培训基地。建筑内还配备了创伤收治区和急危重症救治绿色通道等,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综合楼投入使用后,就医环境升级、设备升级,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诊疗服务。”陈文权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