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安市公安局洪泽分局工作人员专程来到该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为刘锦标颁发见义勇为荣誉证书,表彰他在6月13日晚成功救起一名溺水青年的英勇行为。
今年60岁的刘锦标是洪泽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苏海巡0852号搜救艇船长,作为一名有着二十余年水上救援经验的老兵,他带领团队开展水上搜救300余次,成功救起600多名遇险船民,挽回经济损失近3000万元;作为一名普通市民,他在跑步途中勇救落水青年;作为家庭顶梁柱,他培育出一个荣获多项荣誉的“文明家庭”。
廿载巡航守安澜
“现在汛期,洪泽湖流大,请大家出行注意安全。”——这看似寻常的喊话,是刘锦标每天无数次重复的职责。他不仅要时刻关注水文气象变化,更需敏锐洞察潜在风险,随时准备应对突发险情。
2019年寒冬的一次救援,至今令人印象深刻。一艘小货船在风浪中濒临沉没。接到报警,刘锦标与同事火速赶到现场。只见船篷在狂风中摇摇欲坠,船体急速下沉,情况万分危急。然而,面对救援,老船主却死死守着船舷,拒绝转移——那是他赖以生存的“饭碗”。
劝说陷入僵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千钧一发之际,刘锦标果断给同事递了个眼神,趁老人低头迟疑的瞬间,他一个箭步跃上剧烈摇晃的货船,拦腰抱起老人就往搜救艇上送。岸上的同事眼疾手快,一把托住老人发抖的身体,合力将其安全转移。“再晚一分钟,后果不堪设想。”事后有人问刘锦标当时怕不怕,他坦言:“那个关头,没时间想着怕。”这样的生死时速,对他和常年奋战在救援一线的同事们来说,已是司空见惯。
从过去到现在,洪泽湖的航道在变,巡航的装备在升级,往来的船只也日益增多,唯有团队的信念没有变。“守望互助,保障平安,这就是我们一直要做,也必须要做好的事情。”刘锦标说。
危急时刻显担当
6月13日晚7点22分左右,刘锦标与妻子散步途经益寿路大桥南侧时,发现岸边聚集了一群人,走近一看,离岸约4米处有一名青年在水中挣扎。“凭我多年的水上经验,感觉孩子不是在游泳。”刘锦标回忆,我立即呼喊两声,但孩子毫无反应。意识到情况危急,我迅速走到岸边,放下手机,涉水靠近,离他大概还有一米远时,我一把拉住他的左胳膊将其救上岸。上岸后,孩子因惊吓过度紧张发抖,面对众人询问一言不发。为了安全起见,我随即拨打110,将孩子移交给民警,帮助联系家人。
“当时没想那么多,看到有人溺水,第一反应就是救人。”刘锦标曾取得过全省海事系统技能大比武搜救单项第一名和省市游泳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业务素质过硬。“这是我下水救人的底气,如果没有一定水上救援的经验与知识,还真不敢贸然下水。”刘锦标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名老海事人的本能反应。
文明家风润无声
如果说水上救援展现了刘锦标的职业担当,那么他的家庭则是其精神世界的另一面镜子。妻子30多年如一日照顾年迈的奶奶和体弱多病的公婆,2022年先后获评“洪泽好人”和“淮安好人”称号;女儿在洪泽区中医院工作,2020年成为淮安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在黄石市阳新县奋战40多天,荣获湖北省“最美逆行者”“淮安好人”、洪泽区“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女婿服役于武警某部,参与过多次重大任务和抢险救灾,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刘锦标说,“我们做父母的,就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在这个大家庭中,每位成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正如洪泽湖的水滋养一方生灵,刘锦标家庭以德为壤、以爱为泉,让孝亲、奉献、担当的根系深扎,终使文明家风蔚然成荫。他们用平凡日月的坚守证明:最好的教育,从来不在言传,而在那润物无声的身教之间。(丁凤 费闲 孙大圣)